时间: 2025-04-26 05:0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54
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
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特达圭无玷,坚贞竹有筠。
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
宫星徒列位,隙日不回轮。
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
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
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
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汉朝的贤良王后,孔子的门徒出身的高官。
在这个时代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乐于道义,随性而为。
特异的品德如同无瑕的圭璧,坚贞的意志如同有节的竹子。
将军宽厚地得到了众人的拥护,市井之义在于能贫贱。
护住边塞无须南方的牧羊,心中驰骋向着北斗星。
恳求身在宫阙之下,期待能得到从漳水边的恩赐。
光荣的事迹初次铭刻在剑上,清瘦的身影已拖着绅履。
宫中的星辰徒然地排成一列,空隙的日头却不再回旋。
自古以来追逐飞舞的伴侣,如今却沦为侍从的臣子。
白色的琴弦悲哀地已经断绝,青色的简册依然感叹着新事。
未能挥金享乐,空留悲伤撤去瑟琴的清晨。
凄凉的竹林之下,不再见到清新的尘土。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诗人,以其政治与文学成就闻名,尤以古文运动和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作于刘禹锡在政治生涯的低谷期,面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向往。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与自我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品德与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开篇提到的“贤王后”和“孔门高第人”,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理想人物的向往。随后的“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则表现了诗人对当下社会中能人志士的期待与理想。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揭示出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尤以“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最为明显,诗人从追求理想伙伴到沦落为侍从,深切表达了其内心的悲凉与失落。最后几句更是通过凄凉的意象,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自身境遇的忧伤,强调了品德与理想的重要性,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贤王后”指的是哪个时期的统治者?
诗句“未遂挥金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