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2:51
从龙仗策自关东,江上频行御史骢。
钱谷暂烦萧相国,仪文终藉叔孙通。
百年礼乐方开辟,一代车书欲混同。
天子垂裳问民事,入朝应奏未央宫。
这首诗写道:
从龙(即皇帝)骑着马自东边的边关出征,江上频繁地见到他骑着的骏马。
钱财和谷物暂时打扰了萧相国的心情,礼仪和文采终究依赖于叔孙通(古代著名的礼仪家)。
经历了百年的礼乐才得以开创,一代的文书将要混同。
天子垂着衣袖询问民间事务,入朝后应当奏报未央宫(即皇宫)里的事情。
王紫绶的《送潘世衡内陟少宗伯》是一首充满政治寓意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写皇帝出征、官员的职责及礼乐文化的建立,展现了对国家政治的深刻关注。开头两句描绘了皇帝的威仪和时代的气氛,隐喻了国家的强盛和对官员的期望。中间两句则转向了对官员的生活状态的描写,表明政治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责任。最后两句表现了天子关注民众疾苦的情怀,显示出理想中的政治应有的关怀与责任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展现了王紫绶对潘世衡的深厚情谊与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更是对社会的反思,表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对礼乐文化的推崇,以及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家国情怀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紫绶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面对国家与个人命运时的不同情感。王紫绶的诗中更多的是对政治的思考与祝福,而杜甫则是对国家破碎的忧虑与悲壮。两者在主题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