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19
老马倦长路,归鸿惬深林。
庐山共江左,久已费越吟。
樵川邈何方,岂解操南音。
三书光范门,香火盟初心。
颇闻丞相嗔,竟欲烦窥临。
宁知新种梅,条上艹下拱雪霜侵。
谁与旋移竹,世此十亩阴。
所嗟饭不足,未能决投簪。
出处方两难,搔首成孤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归来的感慨,老马在漫长的旅途上感到疲倦,归来的鸿雁在深林中乐于栖息。庐山与江左的景致早已让诗人感叹不已,但他却为诗歌创作感到无奈,似乎与樵川遥远的方向无缘,怎能理解南方的音韵呢?他提到三本书在光辉的范公门前,香火缭绕,初心依旧。听说丞相有些不快,心中难免想去探望。却不知新种的梅树,枝条上和草下都被雪霜侵袭。问谁能调动竹子,十亩的阴凉又有谁共享?感叹于饭食不足,未能下定决心去投笔。出处的因素让人感到难以抉择,搔首弄姿,成了孤独的饮酒者。
作者介绍: 方岳,名方仲,字子岳,号石门,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之风,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感慨以及个人的孤独与无奈。时代背景下,士人的困境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融合,表达了内心的挣扎。
《丐祠不获》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思考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以“老马倦长路,归鸿惬深林”开篇,展现了一种疲惫感和归属感,老马象征了经历过沧桑的诗人,而归鸿则代表着故乡的召唤。接着提到“庐山共江左”,既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暗含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反复提及的“香火”和“初心”,显示出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尽管面临着丞相的嗔恼和生活的艰辛,诗人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韧与执着。末尾提到的“所嗟饭不足”,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自嘲,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哲思和人文关怀。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追求,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哲学意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老马倦长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归鸿惬深林”中的“归鸿”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书”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方岳的《丐祠不获》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大局与国家命运。两者都展现了士人的孤独与无奈,但表达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丐祠不获》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