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2:36
避暑冷泉
作者:方岳 〔宋代〕
火云散鳞甲,万瓦如炊燖。
东华车马尘,褦襶不自禁。
谁能半日閒,脱身此窥临。
百钱买渔篷,横截南北岑。
追随二三子,未害山水淫。
邂逅十八公,俱作笙鹤吟。
颇闻彼上人,振鬣万马瘖。
试诗没字碑,往听无弦琴。
空堂无枯秀,契我回向心。
清凉一味禅,挥玉开烦襟。
笑指亭下泉,杉竹涵幽深。
藓桥於三闸,龙怒飞出林。
奔雷吼春壑,晴雪生午阴。
人间正炎热,去作三日霖。
火云散去如同鳞甲,万瓦房顶冒着烟火。
东华的车马尘土飞扬,让人无法自禁。
谁能在半日之内闲适自在,脱身出来欣赏这一景致?
花百钱买个渔篷,便可以横渡南北的山岑。
我追随二三好友,未曾妨碍山水的清幽。
偶遇十八公,大家共同吟唱笙歌。
听闻那些高士,像万马齐奔般气势磅礴。
试着写首诗,却无字碑;去听那无弦琴的旋律。
空荡的堂屋无枯木青苔,契合我内心的回归。
这清凉如同禅意,挥去心中的烦恼。
我笑着指向亭下的泉水,杉竹掩映着幽深。
藓苔桥在三闸之上,龙怒从林间飞出。
奔雷震响春天的山谷,晴雪带来了午后的阴影。
人间正炎热,我去那儿待三天的细雨。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避暑冷泉》创作于夏季,诗人为了避暑,寻找凉爽之地,表达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清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炎热与喧嚣。
这首诗通过描绘避暑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火云散鳞甲,万瓦如炊燖”,生动描绘了夏日炎热的气氛,展现出一种紧迫感。接着,诗人转向对生活的反思,感叹车马尘世的喧嚣,让人无法自禁,想要逃离这种状态。
诗中提到的“百钱买渔篷”,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最终的“清凉一味禅,挥玉开烦襟”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洒脱,借自然的凉爽来洗净心灵的烦恼。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自我内心的追求,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方岳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珍视,是一首充满哲思的避暑之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火云”主要指什么?
A. 烟雾
B. 水流
C. 山峰
D. 鸟鸣
“百钱买渔篷”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渴望?
A. 繁华生活
B. 隐逸生活
C. 忙碌生活
D. 旅行生活
诗中提到的“十八公”可能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位皇帝
C. 一位商人
D. 一位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