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素馨》

时间: 2025-05-04 15:07:21

诗句

雪骨冰肌合耐寒,怕寒却不离家山。

老夫怀土与渠等,一钁移来得许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07:21

原文展示:

素馨
雪骨冰肌合耐寒,
怕寒却不离家山。
老夫怀土与渠等,
一钁移来得许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素馨花的特性,虽然它有着雪一般的骨骼和冰一般的肌肤,能够抵御寒冷,但它却又害怕寒冷,始终不愿离开自己的故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与素馨花的深厚情感相联结,最后用一把斧子将其移植到身边,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注释:

  • 素馨:一种花,即素馨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 雪骨冰肌:形容素馨花的洁白与清冷,意指它的形态美。
  • 怕寒却不离家山:花虽耐寒,但却不愿离开生长的地方,象征着对故土的依恋。
  • 老夫怀土:诗人自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 一钁移来:用斧子将花移来,象征着对故乡的渴望与追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生活中的细节。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方岳晚年,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理解,表达了他希望将美好的东西带入生活的愿望。

诗歌鉴赏:

方岳的《素馨》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素馨花的特质及其与故乡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开头的“雪骨冰肌”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素馨花的清丽与坚韧,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怕寒却不离家山”,则体现了花虽耐寒,但仍对故土有着深切的眷恋,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的对立,令人深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老夫怀土”自称,表现出一种亲切的自我认同,仿佛与素馨花产生了共鸣。他将其“移来”,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故乡情感的寄托。整首诗通过素馨花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既有自然的瑰丽,也有人生的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骨冰肌合耐寒”:形容素馨花的特质,突出其抵抗寒冷的能力。
    • “怕寒却不离家山”:表达了素馨花对故土的依恋,即使环境艰苦也不愿离开。
    • “老夫怀土与渠等”:诗人自称,表明自己与素馨花有着相同的情感。
    • “一钁移来得许顽”:用斧子将花移植,象征着对故乡的向往与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素馨花比作雪和冰,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素馨花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素馨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代表了生命的顽强。
  • 雪与冰:象征纯洁与冷酷,反映了自然的极端与美好。
  • 故乡:象征着归属感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岳的《素馨》主要描绘了哪种花?

    • A. 桃花
    • B. 玫瑰
    • C. 素馨花
    • D. 荷花
  2. “雪骨冰肌”中的“雪”与“冰”主要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花的香味
    • C. 花的坚韧
    • D. 花的生长环境
  3. “怕寒却不离家山”中的“家山”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理想
    • D. 诗人的敌人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方岳《素馨》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情感的追求,但《素馨》更侧重于对故土的思念,而《月下独酌》则表现了诗人独酌时的孤独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方岳生平及其诗作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韦八 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诸寮友 枯桑 山中问月 偶题阁下厅 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美而谢之 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刘郎中 苦热 湖中自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无独有偶 羽换宫移 甘棠之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三燕 金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半霎 三生有幸 走字旁的字 遗作 丨字旁的字 应天从人 包含侧的词语有哪些 疮痍弥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