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4:21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辛弃疾
一水奔流叠嶂开,
谿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
咫尺平澜上不来。
全诗翻译:
一条河水奔腾流淌,穿过重叠的山峦,
溪头千步之遥的水声响如雷鸣。
小船在水面上费尽了篙手的力气,
就算近在咫尺的平静水面也无法靠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整体意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船行艰难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辛弃疾游览武夷山时,表达了他在大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力量与美。武夷山以其秀丽的山水而闻名,诗人在此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人力的渺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无奈。第一句“一水奔流叠嶂开”通过“水流”与“山峦”的对比,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水势汹涌,山峦叠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谿头千步响如雷”,用“响如雷”的比喻,强调水流的声势,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而“扁舟费尽篙师力”则转入人力的无奈,诗人用“费尽”来形容划船者的辛劳,表现出即使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人力仍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一句“咫尺平澜上不来”将全诗推向高潮,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感,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平静水面,在浩大的自然面前,也显得难以靠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叹,既有对美的欣赏,又有对自我的反思,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感叹,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水与山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舟则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反映出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辛弃疾
D. 白居易
“谿头千步响如雷”中,“响如雷”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风声
B. 水声
C. 雨声
D. 山声
诗中提到的小船被称为什么?
A. 大船
B. 小艇
C. 扁舟
D. 快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游武夷作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