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9:44
醉太平·春晚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薄罗衣窄絮风软。
鬓云欺翠卷。南园花树春光暖。
红香径里榆钱满。欲上秋千又惊懒。
且归休怕晚。
全诗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美好,表达了对春日闲适生活的向往。词的开头提到浓厚的情感和遥远的思念,眉头微皱却又带着淡淡的微笑,穿着轻薄的罗衣,感受到春风的柔软。鬓发如云,轻轻地覆盖在翠绿的衣襟上。南园里的花树绽放,春光明媚。香气弥漫的小径上,榆树的花钱满地,想要去秋千上玩耍,却又懒得起身。最后决定还是回去,怕晚了而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日的恬淡生活,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渴望闲适生活的心理。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但屡遭挫折,心中忧国忧民,常通过词作表达其豪情壮志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醉太平·春晚》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辛弃疾在词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醉太平·春晚》是辛弃疾的经典之作,整首词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描绘了一个温暖而闲适的春日场景。开头“态浓意远”便给人一种情感浓烈的感觉,接下来的“眉颦笑浅”则展示了内心的矛盾和复杂。词中细腻的描写,如“薄罗衣窄絮风软”,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春风的柔和,轻盈的衣物在微风中摇曳的情景,展现了春日的温暖与宁静。
“南园花树春光暖”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花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动人,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而“红香径里榆钱满”,则进一步渲染出春日的富饶,榆树的花落满地,仿佛是春天的馈赠,营造出一种生活的美好。
后面的“欲上秋千又惊懒”,表达了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然而懒惰又让人不愿意动身。这种矛盾的心理是许多人在面对美好时光时的真实写照,既想享受又懒于行动,最终选择了“且归休怕晚”,反映了对生活节奏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让人不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更引发了对生活的深思,体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春日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矛盾。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春天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希望与新生的象征,而榆钱则是春天特有的现象,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延续。秋千则象征着童年的快乐与无忧的生活,反映出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测试:
“态浓意远”中“态”指的是什么?
A. 形态
B. 情态
C. 神态
答案: B
词中提到的“薄罗衣”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 丝绸
B. 麻
C. 罗
答案: C
词的最后一句“且归休怕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想要留恋
B. 对生活的无奈
C. 怕错过美好时光
答案: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有对春天的描绘,但辛弃疾更注重于细腻的生活场景,而苏轼则更强调人生哲理。两者在风格上互补,展现了宋代词人的多样性。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辛弃疾《醉太平·春晚》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