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五代史》

时间: 2025-08-12 08:26:05

诗句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

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

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

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

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

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2 08:26:05

原文展示: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

白话文翻译:

唐朝的衰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开元年间就已经显现。尽管还传承了十四位皇帝,最终还是宣告了王朝的终结。因为其根本强大,暴政岂是轻易能攻破的。唉,在梁和周之间,始终没有相互扶持到最后。兴盛没有累世的德行支撑,灭亡就像蜡烛被风吹灭一样迅速。当时堆积的柴火之上,竟然还有人沉溺于歌舞之中。

注释:

  • 开元:唐朝的一个年号,唐玄宗时期,标志着唐朝的鼎盛时期。
  • 历数穷:指天命已尽,王朝终结。
  • 暴戾:指暴政,残暴的统治。
  • 梁周间:指五代时期的梁朝和周朝。
  • 累世德:指多代积累的德行和功业。
  • 积薪上:比喻危机四伏,形势危急。
  • 歌钟:指歌舞娱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并称“欧曾”。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对五代历史的反思之作。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曾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一句,指出了唐朝衰落的根源早在开元年间就已经埋下,而“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则揭示了尽管唐朝延续了十四位皇帝,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警示后人要重视国家的根本和德行,否则即使一时强盛,也难以长久。诗中的“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没有德行支撑的政权,其灭亡就像蜡烛被风吹灭一样迅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时政的深刻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指出唐朝的衰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早在开元年间就已经显现。
  2. “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尽管唐朝还传承了十四位皇帝,最终还是宣告了王朝的终结。
  3. “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因为唐朝的根本强大,暴政岂是轻易能攻破的。
  4. “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唉,在梁和周之间,始终没有相互扶持到最后。
  5. “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兴盛没有累世的德行支撑,灭亡就像蜡烛被风吹灭一样迅速。
  6. “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当时堆积的柴火之上,竟然还有人沉溺于歌舞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灭若烛向风”用蜡烛被风吹灭来比喻政权的迅速灭亡。
  • 对仗:“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中的“唐衰”与“远自”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诗中强调了国家的根本和德行的重要性,警示后人要重视这些因素,否则即使一时强盛,也难以长久。

意象分析:

  • “历数穷”:象征着王朝的终结。
  • “暴戾”:象征着残暴的统治。
  • “积薪上”:象征着危机四伏,形势危急。
  • “歌钟”:象征着歌舞娱乐,沉溺于享乐之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一句,指出唐朝的衰落根源早在哪个时期就已经埋下? A. 开元年间 B. 贞观年间 C. 天宝年间 D. 元和年间

  2. 诗中“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一句,用什么来比喻没有德行支撑的政权的迅速灭亡? A. 蜡烛被风吹灭 B. 房屋被火烧毁 C. 船只被浪打翻 D. 树木被雷劈倒

  3. 诗中“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当时形势危急,但人们仍然沉溺于歌舞之中。 B. 当时形势危急,人们开始放弃歌舞娱乐。 C. 当时形势危急,人们开始积攒柴火以备不时之需。 D. 当时形势危急,人们开始重视德行和根本。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
  • 王安石的《读史》: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时政的忧虑和对国家根本的重视。

诗词对比:

  • 曾巩的《读五代史》与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两者都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但曾巩的诗更加凝练深沉,而欧阳修的文章则更加详细具体。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历史,包括曾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全宋诗》:收录了曾巩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五代史》: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历史,有助于理解曾巩诗中的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致仕 郑侍郎折赠白芍药 郑侍郎招赏瑞香 赠赵判官寿卿二首 赠王明清 赠疏山清老 赠空上人 曾宏甫见招看海棠而郡城新有更初阖扉之令予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 曾宏甫到光山遣送鹅梨淮鱼等数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菊潭 鲍鱼之肆 包含迸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麻字旁的字 金风送爽 包含巴的成语 观往知来 甘字旁的字 幽涩 执法如山 文风不动 鼓字旁的字 畏威怀德 砸明火 青字旁的字 包含队的成语 阴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