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孔教授》

时间: 2025-05-07 06:27:38

诗句

治烦方喜众材同,坐啸南阳郡阁中。

几案有尘书檄简,里闾无事稻梁丰。

衣冠济济归儒学,俎豆诜诜得古风。

幸屈异能来助我,敢将颜色在蜚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7:38

原文展示:

和孔教授 曾巩 〔宋代〕

治烦方喜众材同,坐啸南阳郡阁中。 几案有尘书檄简,里闾无事稻梁丰。 衣冠济济归儒学,俎豆诜诜得古风。 幸屈异能来助我,敢将颜色在蜚鸿。

白话文翻译:

在治理烦杂事务时,很高兴有众多人才共同协作,坐在南阳郡的阁楼中呼啸。 书桌上积满了灰尘,书信和公文简略,乡村里没有纷争,稻谷丰收。 士人们衣冠楚楚,归于儒学,祭祀时庄重,传承着古风。 有幸得到你的特殊才能来帮助我,我怎敢在飞鸿中显露自己的颜色。

注释:

  • 治烦:处理繁杂的事务。
  • 众材同:众多人才共同协作。
  • 坐啸:坐而呼啸,形容自在。
  • 几案:书桌。
  • 书檄简:书信和公文简略。
  • 里闾:乡村。
  • 稻梁丰:稻谷丰收。
  • 衣冠济济:士人们衣冠楚楚。
  • 俎豆诜诜:祭祀时庄重。
  • 古风:古代的风俗习惯。
  • 幸屈异能:有幸得到你的特殊才能。
  • 颜色:指自己的才能或名声。
  • 蜚鸿:飞鸿,比喻传播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平实质朴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曾巩在与孔教授交流时所作,表达了对孔教授才能的赞赏和对共同治理事务的喜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曾巩与孔教授共同处理政务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孔教授才能的赞赏和对共同治理事务的喜悦。曾巩在南阳郡任职期间,与孔教授合作,共同致力于地方治理,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丰收景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阳郡的宁静景象和士人的儒雅风范,表达了作者对孔教授才能的赞赏和对共同治理事务的喜悦。诗中“治烦方喜众材同”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合作治理的期待。“几案有尘书檄简,里闾无事稻梁丰”描绘了政务简略、乡村安宁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丰收。“衣冠济济归儒学,俎豆诜诜得古风”则展现了士人的儒雅风范和祭祀的庄重,体现了对古风的传承。最后两句“幸屈异能来助我,敢将颜色在蜚鸿”表达了对孔教授才能的赞赏和对共同成就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治烦方喜众材同”:在处理繁杂事务时,很高兴有众多人才共同协作。
  2. “坐啸南阳郡阁中”:坐在南阳郡的阁楼中呼啸,形容自在。
  3. “几案有尘书檄简”:书桌上积满了灰尘,书信和公文简略。
  4. “里闾无事稻梁丰”:乡村里没有纷争,稻谷丰收。
  5. “衣冠济济归儒学”:士人们衣冠楚楚,归于儒学。
  6. “俎豆诜诜得古风”:祭祀时庄重,传承着古风。
  7. “幸屈异能来助我”:有幸得到你的特殊才能来帮助我。
  8. “敢将颜色在蜚鸿”:我怎敢在飞鸿中显露自己的颜色。

修辞手法:

  • 比喻:“敢将颜色在蜚鸿”中,“蜚鸿”比喻传播名声。
  • 对仗:“衣冠济济归儒学,俎豆诜诜得古风”中,“衣冠济济”与“俎豆诜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赏人才和共同治理事务的喜悦。通过描绘南阳郡的宁静景象和士人的儒雅风范,表达了作者对孔教授才能的赞赏和对共同治理事务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几案有尘”、“里闾无事”、“衣冠济济”、“俎豆诜诜”。
  • 详细解释:“几案有尘”象征政务简略,“里闾无事”象征乡村安宁,“衣冠济济”象征士人的儒雅风范,“俎豆诜诜”象征祭祀的庄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治烦方喜众材同”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繁杂事务 B. 众多人才 C. 共同协作 D. 南阳郡阁 答案:B

  2. “几案有尘书檄简”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政务繁忙 B. 政务简略 C. 书信繁多 D. 公文复杂 答案:B

  3. “衣冠济济归儒学”中的“衣冠济济”形容什么? A. 士人众多 B. 士人儒雅 C. 士人庄重 D. 士人风流 答案:B

  4. “敢将颜色在蜚鸿”中的“蜚鸿”比喻什么? A. 飞鸟 B. 传播名声 C. 显露才能 D. 飞鸿传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改革的期待。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作者在密州出猎时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曾巩的《和孔教授》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政治事务的关注,但曾巩的诗更侧重于对人才的赞赏和对共同治理的喜悦,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改革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曾巩的诗风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阐述,有助于理解曾巩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万固寺因寄严补阙 赠别刘员外长卿 路旁老人 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 上将行(一作上裴行军中丞) 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哭苗垂 哭麹象(一作司空曙诗) 观邻老栽松 荐福寺送元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草字头的字 园茔 包含答的成语 亭障 克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丿字旁的字 斋严 察察为明 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进退无门 面色如生 信誓旦旦 权重望崇 米字旁的字 称伐 疑狐 关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