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伯牙台》

时间: 2025-07-26 12:47:19

诗句

琴理通万汇,泠泠含人心。

何必钟子期,始可为知音。

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

寂寞一登眺,日斜江汉深。

天风鼓云涛,虚籁生空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47:19

原文展示:

琴理通万汇,泠泠含人心。
何必钟子期,始可为知音。
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
寂寞一登眺,日斜江汉深。
天风鼓云涛,虚籁生空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琴的深邃道理能够与万物相通,清澈的琴声能够触动人心。难道非得等到钟子期才能算作知音吗?那绝妙的琴声已经久无人听,留下这荒凉的台子直到如今。独自登高远眺,夕阳斜照江汉水面深邃。天风鼓动着云涛,虚空中传来悠扬的琴声。

注释:

  • 琴理:指琴的道理和音律。
  • 泠泠: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 钟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师,知音的象征,代表真正理解音乐的人。
  • 绝响:指绝妙的琴声。
  • 荒台:指空旷的台地,寓意孤独和荒凉。
  • 日斜:夕阳西下,光线变得柔和。
  •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
  • 虚籁:空灵的琴声。

典故解析:

“钟子期”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其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与俞伯牙的故事流传甚广,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理解他的心声,二人因此成为知音。诗中提到钟子期,暗示真正的知音难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艾畅,清代诗人,字懋修,号逸轩,擅长以诗抒怀,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伯牙台》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反思时期,诗中表达对知音的渴望与琴音的孤独,反映了作者对音乐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伯牙台》以琴音为引子,探讨知音的难得与孤独。在诗的开头,作者通过琴声的描述,展现了音乐的伟大与深邃,琴理能够与万物相通,强调了音乐与人心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后,诗人以钟子期为引,表达了一种对于知音的怀念与渴望,仿佛在感叹,真正的知音竟是如此稀有。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而描写孤独的情景,独自登高远眺,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汉水面,给人一种深远的思考与感伤。最后,天风鼓动的云涛与空灵的琴声相结合,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寞的氛围。整首诗在意境上体现了人对知音的渴望与对孤独的叹息,构成了一幅深邃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琴理通万汇:音乐的道理可以与万物相通,强调音乐的普遍性。
    2. 泠泠含人心:琴声清澈,能够触动人心,表现音乐的动人之处。
    3. 何必钟子期:不必等到钟子期,暗示知音难寻。
    4. 绝响久无闻:绝妙的琴声已经久无人听,感叹知音的稀少。
    5. 荒台留至今:这荒凉的台子依旧存在,象征着孤独与被遗忘。
    6. 寂寞一登眺:独自登高远眺,寄托了诗人的孤独感。
    7. 日斜江汉深:夕阳映照下的江汉,渲染了诗人情感的深邃。
    8. 天风鼓云涛:天上的风鼓动着云涛,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
    9. 虚籁生空林:空灵的琴声在空中回荡,表现了音乐的无形与无处不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琴声比喻知音的稀有。
    • 拟人:琴声被赋予情感,能“含人心”。
    • 对仗:如“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体现古诗的工整。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琴声与知音的讨论,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孤独中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音乐和艺术,代表着知识与情感的交流。
  • 钟子期:象征真正的知音,反映了人们对理解与共鸣的追求。
  • 荒台:象征孤独与被遗忘的历史,暗示知音的稀少。
  • 江汉:代表自然的壮丽与深邃,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深度。
  • 天风:象征自然力量的无常,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琴理通万汇”是什么意思?

    • A. 音乐与万物相连接
    • B. 琴声不动人
    • C. 音乐与人无关
    • D. 万物不知琴声
  2. “钟子期”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知音
    • B. 琴声
    • C. 自然
    • D. 孤独
  3. 诗中提到的“荒台”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与遗忘
    • C. 快乐
    • D. 音乐

答案:

  1. A. 音乐与万物相连接
  2. A. 知音
  3. B. 孤独与遗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孤独与思念,情感深厚。
  • 《夜泊牛津》:通过自然景象表现诗人的情感变化。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

以上内容为对《伯牙台》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 和安邑刘宰君见赠 合崖湫 翰林毕学士寄示医瘿药方因题四韵兼简两制诸 寒食出城马上偶作 海仙花诗 海棠木瓜二绝句木瓜答海棠 海棠木瓜二绝句海棠赠木瓜 馆中春值偶题 官舍书怀呈郡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拜忏 慎开头的成语 二致 癶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匪匪翼翼 花狸狐哨 倒八字的字 乐分龙赵 结草之固 眼缬 谩不经意 笔走龙蛇 力字旁的字 改玉改行 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