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9: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9:20:43
白云洞
作者:王延轨
早向珠囊见,今亲历洞门。
削成青玉壁,擘破白云根。
冷射筇色,浓古藓痕。
坐来肌骨爽,湿琴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云洞的向往与亲历。早年在珠囊中就听闻过白云洞,今日终于亲自到访洞门。洞壁如青玉般削成,白云的根部被撕裂而出。洞中冷气袭人,映照着竹杖的颜色,地面上覆盖着浓厚的古老苔藓。坐在这里,感到身体的舒畅,琴和酒樽也因湿气而显得清新。
该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的“白云洞”可能与历史上著名的自然景观有关,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王延轨,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这首诗是在王延轨游览白云洞时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心灵的舒畅体验。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白云洞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开头“早向珠囊见,今亲历洞门”不仅引入了诗人对白云洞的憧憬,也为后文的描述奠定了情感基础。接下来的意象描写“削成青玉壁,擘破白云根”,通过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中,洞壁如青玉般光滑,白云在这里被撕裂而出,极具视觉冲击力。
“冷射筇色,浓古藓痕”通过对环境气候的描写,传达出洞内的清冷与湿润,增强了诗的氛围感。最后的“坐来肌骨爽,湿琴樽”则是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清新与愉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身心愉悦的感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整首诗以白云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白云洞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延轨
C. 杜甫
诗中“削成青玉壁”是形容什么?
A. 洞口
B. 洞壁
C. 水流
诗中的“坐来肌骨爽”表达了什么?
A. 身体不适
B. 身心愉悦
C. 感到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