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野花》

时间: 2025-08-10 22:41:46

诗句

抛却故乡春,远为行役人。

野花纷到眼,游子一伤神。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

名园多弃壤,谁许托栽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22:41:46

原文展示:

抛却故乡春,远为行役人。
野花纷到眼,游子一伤神。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
名园多弃壤,谁许托栽新。

白话文翻译:

抛开了故乡的春天,远离的我成为行役的劳工。
野花纷纷映入眼帘,游子心中不免忧伤。
大地上风露共存,孤零零的根扎在尘土中。
名园里的土地多被抛弃,谁能允许我在此重新栽种呢?

注释:

  • 抛却:放弃,舍弃。
  • 行役人:指在外奔波劳作的人,带有漂泊的含义。
  • 纷到眼:形容野花纷纷地映入眼帘。
  • 游子:离开故乡的人,通常指在外求生谋生的游子。
  • 孤根独路尘:孤独的根扎在尘土中,形容漂泊者的无助与孤单。
  • 名园多弃壤:出名的园子里有很多被抛弃的土地。
  • 托栽新:希望能在被抛弃的地方重新栽种新花。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游子”一词在中国文学中常常用来指代离乡背井的人,带有浓厚的乡愁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艾畅,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众疾苦的主题,常以抒情为主,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远离故乡、在外劳作之际,表达了对故乡春天的怀念以及身在异乡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野花》是一首深情而蕴含思考的诗。诗中通过描绘野花的景象,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起首两句,诗人抛却了故乡的春天,身为行役之人,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辛酸。接着,诗人用“野花纷到眼”来描绘自然的美,却也刺痛了游子的心灵,说明即使眼前景色美好,心中却难以平静。

大地同风露,孤根独路尘,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虽然天地间的风和露是共存的,但游子却感到孤独无比,像是扎根在尘土中的孤根。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的反思,名园中的土地被抛弃,谁能在这里重新栽种新花?此句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引发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思考深度。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游子远离故乡,心中愁苦。
    • 第二联: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游子感到内心的伤感。
    • 第三联:即使大地的风露共存,游子却孤独无助。
    • 第四联: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难以在异乡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子的孤独比作“孤根”,生动形象。
    • 对仗:如“名园多弃壤”与“谁许托栽新”形成对比,突显无奈之感。
  3.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游子的乡愁与对现状的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意象分析:

  • 野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顽强,但在游子眼中却是痛苦的提醒。
  • 孤根:象征生存的孤独与无助,寓意游子在异乡的无奈。
  • 大地:代表广阔的自然与生命,虽然美丽,却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子”指代的是谁?

    • A. 远行的人
    • B. 故乡的人
    • C. 诗人
  2. 诗中提到的“名园多弃壤”意指什么?

    • A. 名声显赫的地方
    • B. 美丽的花园
    • C. 被忽视的土地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乡愁与孤独
    • B. 自然的美
    • C. 劳作的艰辛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送别》对比,艾畅的《野花》更突出个人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艾畅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乡愁与游子的心路历程》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爱敬寺有老僧尝游长安言秦雍间事历历可听因 北苑侍宴杂咏诗·风 寄抚州钟郎中(时王师败绩于闽中,谟在建州 送李道士南游 送乐学士知舒州 送国子徐博士之沣州 送高先驱辈南归 送冯中允使蜀 送表侄达师归鄱阳 明道人归西林求题院额作此送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赠孝 兼葭秋水 余霞散绮 拙于用大 单人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守死善道 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恃强怙宠 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煮的成语 凵字底的字 咕咕哝哝 歹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无所住 闭开头的成语 霜晨 轩轩甚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