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1:37
原文展示:
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后世鄙且愚。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民生舒缓无夭扎,衣冠堂堂伟丈夫。吾今隐居未有所,更后十载不可无。闻君厌蜀乐上蔡,占地百顷无边隅。草深野阔足狐兔,水种陆取身不劬。谁知李斯顾秦宠,不获牵犬追黄狐。今君南去已足老,行看嵩少当吾庐。
白话文翻译:
岷山的南面土地肥沃,江水清澈滑腻,鲤鱼众多。古人居住在这里的富人很多,我却厌倦了想要迁移。平原像手掌一样,山水紧凑,我担心我的后代会变得鄙陋和愚蠢。我游历天下,喜爱嵩山,于是想买地安置妻儿。晴朗的原野一望无际,山色照耀着田野,光芒如同浸润。人民生活安逸,没有早逝,衣冠楚楚的伟丈夫。我现在还没有隐居的地方,再过十年就不能没有。听说你厌倦了蜀地的乐趣,喜欢上蔡,占地百顷,没有边际。草深野阔,狐狸兔子充足,水田和陆地收获不费力。谁知道李斯因为秦国的宠爱,却不能牵着狗去追黄狐。现在你南去已经足够老了,行走时看到嵩山和少室山,就当作是我的家。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风格雄浑,议论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在京师时,听闻乡人陈景回从南方来,放弃了官职,得到了大片土地,心生羡慕,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嵩山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苏洵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嵩山的喜爱。诗中,苏洵通过对岷山南面肥沃土地和清澈江水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现有居住地的不满和对迁移的渴望。他担心自己的后代会变得鄙陋和愚蠢,因此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安置妻儿。嵩山的美景和人民的安逸生活让他心生向往,他甚至设想自己将来能够在嵩山隐居。诗的最后,苏洵通过对陈景回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嵩山的喜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
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
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后世鄙且愚。
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
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
民生舒缓无夭扎,衣冠堂堂伟丈夫。
吾今隐居未有所,更后十载不可无。
闻君厌蜀乐上蔡,占地百顷无边隅。
草深野阔足狐兔,水种陆取身不劬。
谁知李斯顾秦宠,不获牵犬追黄狐。
今君南去已足老,行看嵩少当吾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嵩山的喜爱。通过对现有居住地的不满和对迁移的渴望,以及对嵩山美景和人民安逸生活的向往,苏洵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居住地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苏洵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隐居生活 C. 商业生活 D. 学术生活
诗中提到的“嵩岳”是指哪座山?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D. 衡山
苏洵担心自己的后代会变得怎样? A. 聪明 B. 富有 C. 鄙陋且愚蠢 D. 高尚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