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有触者犊》

时间: 2025-05-02 02:09:20

诗句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

为子已触,安所置角?

天实畀我,子欲已我。

恶我所为,盍夺我有?

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9:20

原文展示: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白话文翻译:

有一头小牛,即使再怎么鞭打也不退缩。既然你已经触怒了它,那它的角该放在哪里呢?上天赋予了它这样的性格,你却想要改变它。如果你不喜欢它的行为,为什么不夺走它的存在?如果你不想再触怒它,为什么不寻找一个遮蔽物呢?

注释:

  • 触者犊:指有攻击性的小牛。
  • 再箠不却:即使再怎么鞭打也不退缩。
  • 安所置角:它的角该放在哪里呢?
  • 天实畀我:上天赋予了它这样的性格。
  • 子欲已我:你却想要改变它。
  • 恶我所为:如果你不喜欢它的行为。
  • 盍夺我有:为什么不夺走它的存在?
  • 子欲不触:如果你不想再触怒它。
  • 盍索之笠:为什么不寻找一个遮蔽物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尤其擅长议论,其诗作亦有特色,多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小牛的形象,隐喻了作者对于个性和命运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苏洵可能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束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规范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牛为喻,通过其不屈不挠的形象,表达了对于个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小牛象征着坚韧不拔的个性,即使受到外界的压迫和挑战,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本性。苏洵通过这种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规范的质疑。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小牛行为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于个性与社会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

    • 这句诗描绘了一头有攻击性的小牛,即使再怎么鞭打也不退缩,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个性。
  2. 为子已触,安所置角?

    • 既然你已经触怒了它,那它的角该放在哪里呢?这里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了小牛的攻击性和不可改变的本性。
  3. 天实畀我,子欲已我。

    • 上天赋予了它这样的性格,你却想要改变它。这里表达了对于个性与命运的思考,认为个性是天生的,不应被外界所改变。
  4. 恶我所为,盍夺我有?

    • 如果你不喜欢它的行为,为什么不夺走它的存在?这里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对于个性的尊重和保护。
  5. 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 如果你不想再触怒它,为什么不寻找一个遮蔽物呢?这里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通过寻找遮蔽物来避免冲突,体现了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小牛的形象,比喻了个性和命运的不可改变性。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对于个性的尊重和保护。
  • 拟人:将小牛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考,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个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个性是天生的,不应被外界所改变,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通过小牛的形象,传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规范的质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触者犊:有攻击性的小牛,象征着坚韧不拔的个性。
  • 再箠不却:即使再怎么鞭打也不退缩,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 安所置角:它的角该放在哪里呢?这里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了小牛的攻击性和不可改变的本性。
  • 天实畀我:上天赋予了它这样的性格,表达了对于个性与命运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触者犊”象征着什么? A. 攻击性 B. 坚韧不拔的个性 C. 不可改变的本性 D. 和谐共处

  2. 诗中的“再箠不却”表达了什么? A. 小牛的攻击性 B. 小牛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C. 小牛的不可改变的本性 D. 小牛的和谐共处

  3. 诗中的“天实畀我”表达了什么? A. 个性是天生的 B. 个性不应被外界所改变 C. 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 D. 对于社会规范的质疑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于个性和命运的思考,与苏洵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这篇散文也体现了对于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与苏洵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苏洵的这首诗:两者都表达了对于个性和命运的思考,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而苏洵的诗更加注重哲理的思考。
  •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与苏洵的这首诗:两者都体现了对于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但苏辙的散文更加注重具体的生活体验,而苏洵的诗更加注重抽象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集》:收录了苏洵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三苏文集》:收录了苏洵、苏轼、苏辙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三苏”的文学成就。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主题。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汉武帝思李夫人 穆王宴王母于九光流霞馆 萼绿华将归九疑留别许真人 织女怀牵牛 羽林贾中丞 张硕重寄杜兰香 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勖剑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囷的词语有哪些 弃短取长 父字头的字 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杨舟 阿狗阿猫 口字旁的字 资本周转 一抔土 宗系 悔恨交加 包含勾的词语有哪些 APEC 东量西折 忧公如家 匸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