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0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03:39
鹤叹二首
作者:刘禹锡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
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
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
谁怜好风月,邻舍夜吹笙。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
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
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
孤寂的两只白鹤,主人却在西京。
它们的旧巢在吴地的园林树上,
深邃的院落位于洛阳城中。
缓缓在竹林间走动,远远地带着云外的情感。
谁会怜惜那美好的风月,邻居晚上吹奏笙乐。
丹顶鹤应当在阳光下栖息,霜羽不沾泥土。
爱在池边能长久地立着,却看月光未曾栖息。
院子里春草茂盛,归家的路在三山中迷失。
主人早晨去朝拜,贪恋于南方的鸡。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个人失落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孤独与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
《鹤叹二首》通过描绘鹤的孤独与高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寂寞一双鹤”,不仅是对鹤的描写,更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写照,暗示着他内心的孤独感。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鹤的栖息地,从吴苑到洛阳城,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往生活的追忆。
后四句则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展现了鹤的高洁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省与不甘。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丹顶”比喻高洁理想)、对仗(如“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美和意境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高洁”展开,通过鹤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尽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诗中“丹顶”所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