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2:12
舍舟越西冈,入林解我衣。
青刍适马性,好鸟知人归。
晨光映远岫,夕露见日晞。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
经过倦俗态,在野无所违。
试问甘藜藿,未肯羡轻肥。
喧静不同科,出处各天机。
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
明朝步邻里,长老可以依。
时危赋敛数,脱粟为尔挥。
相携行豆田,秋花霭菲菲。
子实不得吃,货市送王畿。
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
主人长跪问,戎马何时稀。
我衰易悲伤,屈指数贼围。
劝其死王命,慎莫远奋飞。
我划船越过西边的冈岭,进入树林时解开了衣服。
青色的草适合马的性情,善良的鸟儿知道人要回家。
晨光映照远处的山峦,夕阳的露水让阳光干燥。
黄昏时分我少有睡眠和饮食,清新广阔的地方让我喜爱荆扉。
经过世俗的疲倦状态,在大自然中没有什么可违背。
试问甘藜和藿香,难道会羡慕轻松的富贵吗?
喧闹和宁静各有其道,出身各有天意。
不要看重朱门豪宅,其实这白屋也并非卑微。
明天我将走访邻里,长辈们可以依靠我。
在时局危急的情况下,税赋收紧,我愿意为你们捐献粮食。
我们一起走过豆田,秋天的花香四溢。
但子实却无法得到食物,市场送给王畿的都是军粮。
一切都用来供给军队,迫使公家承受威胁。
主人长跪问我,戎马何时才能稀少?
我衰老容易悲伤,屈指算算贼寇的围困。
劝说他们为王命而死,要小心不要远离奋发的志气。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杜甫身处乱世,饱受战乱之苦,生活艰辛,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甘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反映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深切关注。诗中“舍舟越西冈,入林解我衣”开篇即展现了诗人脱离繁华、归隐自然的愿望,接着通过“晨光映远岫,夕露见日晞”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在后面的句子里,杜甫探讨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应持有的态度,尤其是对待富贵与贫贱的看法。他通过“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强调了内心的富足远比外在的奢华更为重要。诗中亦流露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子实不得吃,货市送王畿”揭示了社会动荡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表现出杜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思,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动荡的不满与忧虑,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与对人性关怀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舍舟越西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归隐自然 B. 追求财富 C. 对战争的渴望
“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意在强调什么?
A. 富贵与贫贱的差距 B. 内心的富足更重要 C. 生活的奢华
诗中提到的“戎马”指代什么?
A. 农田 B. 战争 C.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