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太行》

时间: 2025-05-01 23:55:25

诗句

太行应助往还程,一带峰峦日日青。

岂比韩苏当日祷,兹行国事叶三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5:25

原文展示:

过太行
作者: 曹勋 〔宋代〕

太行应助往还程,一带峰峦日日青。
岂比韩苏当日祷,兹行国事叶三灵。


白话文翻译:

太行山应该能帮助我的来去之程,一道道的峰峦每天都是青翠的。
哪里能和韩愈和苏轼当年祈祷相比,现在我出行是为了国家大事,仿佛得到了三位神灵的护佑。


注释:

  • 太行: 指太行山,位于中国华北,是一条重要的山脉。
  • 应助: 应该能够帮助。
  • 往还程: 往返的旅程。
  • 一带: 一条带状的。
  • 峰峦: 高山与山峰的统称。
  • 日日青: 每天都是青翠的样子。
  • 岂比: 哪里能比得上。
  • 韩苏: 指韩愈和苏轼,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当日祷: 当年祈求的事情。
  • 国事: 国家事务。
  • 叶三灵: 指三位神灵,可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庇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与当时的文人一样,注重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过太行》创作于作者出行之时,太行山的壮丽景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同时,诗中提到的“国事”暗示了当时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过太行》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感慨人事的诗作。诗中首先描绘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体现出自然的伟大和永恒。通过“太行应助往还程”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山脉的敬畏与依赖,仿佛自然能够为他的旅程带来庇护与支持。

接下来的“岂比韩苏当日祷”则引入历史人物,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韩愈和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的祈祷与追求,成为诗人自我反思的对照。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敬意,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国家事务中有所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太行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紧密关联。诗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最终,诗人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历史人物的崇敬结合,形成一幅生动的山水人文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行应助往还程: 诗人希望太行山能够在自己的旅途中给予支持和帮助,展现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2. 一带峰峦日日青: 描绘太行的雄伟与常青,表现了自然的恒久之美。
  3. 岂比韩苏当日祷: 表达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强调自己与古人之间的区别。
  4. 兹行国事叶三灵: 说明诗人此行的目的与国家事务相关,并表达了对神灵的期盼。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如“往还程”与“国事”,展示了诗人的语言能力和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与对未来的展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行: 象征着坚韧与支持。
  • 峰峦: 代表自然的伟大与不变。
  • 韩苏: 代表历史智慧与文化传承。
  • 三灵: 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保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行”主要指什么? A. 一个人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2. 诗人提到的“韩苏”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韩愈和苏轼
    B. 李白和杜甫
    C. 白居易和王维

  3. 诗中“日日青”主要描述的是哪个意象的特征? A. 河流
    B. 田野
    C. 山峰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与《过太行》都描绘了自然景观,王之涣的作品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而曹勋则在自然中融入了历史与国家的思考,二者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人曹勋传》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太行山文化与历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夏月频雨 立春日舟前细雨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青毡堂 虎川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诚斋步月二首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雾中见云山依约不真 春半闻归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含羞忍耻 剥复之机 包含监的词语有哪些 中兴三明 曰字旁的字 弄影 乱箭攒心 亅字旁的字 板干 匕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执一无失 箾蕅 狐鸣枭噪 增速 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