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9:14
立春日舟前细雨
急风阵阵吹白尘,
著人怪底湿衣巾。
隔溪平林横素练,
起从山脚萦山面。
近山如雾复如烟,
远山失却只余天。
今朝春日得春雨,
润物无声非浪语。
春天刚到,船前细雨纷飞,
急风阵阵吹起白色的尘土,
让人惊讶的是,湿透了衣巾。
隔着小溪,平坦的树林如同白色的绸带,
从山脚向上轻轻缠绕在山面。
近处的山如雾,又似烟,
远处的山失去轮廓,只剩下空中的蓝天。
今天春日里迎来了春雨,
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非口头之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春日得春雨”可以联系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春雨的象征意义,春雨被视为滋润万物、生机勃勃的象征。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质朴的语言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立春之际,正值春天的开始,诗人借细雨与舟前的情景,传达春天来临的气息以及万物复苏的景象。
《立春日舟前细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立春时节的自然美景与春雨带来的生机。开篇即以“急风阵阵吹白尘”引入,展示了春风的活力和动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用“著人怪底湿衣巾”表达了因风雨交加而带来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令人感同身受。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将“隔溪平林横素练”的意象引入,形象地表现了春雨中的树林与溪水的和谐美。诗中“近山如雾复如烟”,用近似的比喻描绘出雾气缭绕的山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结尾两句“今朝春日得春雨,润物无声非浪语”更是点睛之笔,诗人通过春雨的滋润,传达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体现了春雨的温柔与恬静,令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细雨中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细雨中的自然景色,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急风阵阵”的意思是:
A. 风很温和
B. 风很急促
C. 风很平静
D. 风很凉爽
“润物无声非浪语”中的“润”指的是:
A. 使干燥
B. 使湿润
C. 使坚硬
D. 使变形
诗中提到的“素练”指代:
A. 彩色的丝带
B. 白色的丝带
C. 黑色的丝带
D. 透明的丝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立春日舟前细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描写春雨。前者重在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后者则更加注重雨水的象征意义与情感的抒发。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的情感表达与自然观。
推荐书目: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杨万里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