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7:00
千骑拥朱轮,香尘岂是尘。
如何补衮服,来看衲衣人。
庄叟因先觉,空王有宿因。
对花无俗态,爱竹见天真。
欹枕松窗迥,题墙道意新。
戒师惭匪什,都讲更胜询。
桃熟多红璺,茶香有碧筋。
高宗多不寐,终是梦中人。
千骑围绕着华丽的车轮,香气的尘土怎能算作尘土呢?
你如何能补缝那华丽的袍服,来访的却是穿着僧衣的人?
庄周因先觉悟而明白,空王则因有宿命而存在。
对着花朵没有世俗的姿态,爱竹之人则显得天真。
斜倚在松树窗前,墙上题写着新的道理。
戒师惭愧于自己的匮乏,大家都说比询问更重要。
桃子熟透了,果实多了红色的斑点,茶香四溢,带着碧绿的筋条。
高宗常常失眠,终究是梦中的人。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912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和道家思想著称。贯休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诗人通过与刘相公的会面,表达了对世俗权力和地位的思考,借以对清贫与真理的追求。
贯休的《刘相公见访》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世俗与真理交织的场景。开头用“千骑拥朱轮”描绘了权贵的气势,随后通过“香尘岂是尘”将这种权势与世俗的繁华进行对比,暗示诗人心中对权势的轻视。接着,诗人用“如何补衮服,来看衲衣人”引入自己作为僧人的身份,表达了对物质的反思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整首诗在哲理的思考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对庄周思想的认同。
贯休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表达出一种对人情世态的超脱,尤其是通过“对花无俗态,爱竹见天真”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真诚。诗中提到的“戒师惭匪什”以及“桃熟多红璺,茶香有碧筋”则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最后一句提及高宗的失眠,似乎在暗示即便是权贵,也难逃世俗的纷扰,最终成为梦中的人,展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鲜明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形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权力与清贫、世俗与真理的对比,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反思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体现了贯休的道家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骑拥朱轮”意指什么?
A. 壮观的场面
B. 贫穷的生活
C. 忧伤的心情
答案:A
诗中提到的“衲衣人”是指什么?
A. 权贵
B. 僧人
C. 商人
答案:B
诗最后一句提及的高宗失眠是为了表达什么?
A. 权力的繁忙
B. 生活的无奈
C. 梦中的追求
答案:C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