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24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作者: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这首诗描绘了处暑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往日鹰会祭猎鸟,如今感觉到白天越来越昏暗。
树叶下空荡荡地被风吹拂,天高得看不见心情。
气候变凉,稻谷和黍米都已成熟,风静下来,草丛中的虫子低声吟唱。
我慢慢饮酒,手中轻抚着琴弦,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在古代诗词中,鹰和鸟常常象征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描绘了自然界的法则。同时,禾黍的成熟也暗示着农耕社会的丰收和生活的希望。诗中对宁静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生活的享受。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元稹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的田园诗,也有深刻的抒情诗。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处暑时节,正值农忙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宁静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处暑时节的独特韵味。开头两句描绘了鹰与鸟的捕食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的法则,但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感受到白天的缩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用“气收禾黍熟”来描绘丰收的场景,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与欣慰。在风静虫鸣的环境中,诗人选择“缓酌樽中酒”,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与沉淀。整体上,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传达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禾黍”主要象征什么?
“缓酌樽中酒”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有描绘自然之美和内心感受的主题,但元稹更多地着眼于乡村的丰收与生活的宁静,而李白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夜晚的诗意,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