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3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0:02
天堑犹艰限臭夷,江边蚌鷸久相持。
昔珠帘阁俱清野,今琵琶亭亦浚池。
户万八千封作麽,计三十六走安之。
平生师慕尧夫者,老去无端也皱眉。
这世道真的艰难,仿佛是深渊在限制着我们,江边的蚌和鹤在这里长久地相互依偎。
往日的珠帘阁是多么清幽,现在的琵琶亭却连池水都变得浑浊。
家中有多少封闭的门户,究竟有三十六条出路又能安置在何方?
我一生所敬仰的尧舜之人,如今老去却无端地皱起了眉头。
刘克庄,字景龙,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以诗词并重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及社会时事,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事十首》作于宋理宗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人生的深沉思考与无奈。
刘克庄的《书事十首》是其诗歌中的一颗明珠,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索。诗中“天堑犹艰限臭夷”,开篇即将艰难的时局与外敌的威胁相联系,展现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自然描写中得以延续,往日的美好与如今的浑浊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控诉时代的无情。
“户万八千封作麽,计三十六走安之”,通过对封闭与出路的思考,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最后一句提及“平生师慕尧夫者”,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伟人相联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憧憬与现实的无奈。他的眉头皱起,似乎是在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
整首诗既有个体的情感,也有对社会的批判,深切而细腻,充分体现了刘克庄的诗才与其对时代的敏锐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现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反映出历史变迁给人的伤感与思考。
“天堑犹艰限臭夷”中的“天堑”指什么?
“昔珠帘阁俱清野”中的“清野”体现了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书事十首》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命运与社会的动荡。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