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59
以镜赠别
白居易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
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人们说我像明月,而我却认为自己胜过明月。
明月并不是不明亮,只是一年中有十二个月缺。
这岂能比得上玉匣里的明珠,或如清水般常常澄澈。
当明月破碎,天色暗淡时,圆明的月亮依旧不会停歇。
我因年老而惭愧,鬓边已经有斑白的雪。
不如把这镜子赠给年轻人,能够照出他青丝的秀发。
因为你将要千里远行,就把这镜子当作离别的信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风格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涉及社会生活、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观,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以镜赠别》是白居易在送别友人时所作,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年轻时光的怀念。诗中以镜子为媒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与感慨。
《以镜赠别》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赠别诗。全诗通过明月与镜子的对比,展现了白居易对于美与光明的追求。诗的开头,诗人用“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引入,表明自己虽然与明月同样明亮,但内心对人生的理解更深沉。明月的缺失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而“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则强调了内心的澄明与平静。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年轻的向往。对于年老的自己,他感到惭愧,而将镜子赠予年轻人,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青春的寄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白居易在生活中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反思,给人以深思。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
人们说我像明月,我却认为自己比明月更胜一筹。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明月并不是不明亮,只是一年中有十二个月缺。
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这岂能比得上玉匣中的明珠,或如常常澄清的水。
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
当明月破碎、天色暗淡时,圆明的月亮依旧不停歇。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我因年老而感到羞愧,鬓边已经有斑白的雪。
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
不如把这镜子赠给年轻人,能够照出他青丝的秀发。
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因为你即将千里远行,就把这镜子当做离别的信物。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青春的向往以及对衰老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黑暗
B. 美好与光明
C. 伤感
“岂如玉匣里”中的“玉匣”象征什么?
A. 贫穷
B. 高贵与纯洁
C. 复杂
诗人对年轻人有什么期望?
A. 祝福与希望
B. 忍耐与等待
C. 逃避与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