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1:02
宿雨转歊烦,朝云拥清迥。
萧萧碧柳软,脉脉红蕖靓。
默卧如有怀,荒乘岂无兴。
幽人适过我,共取墙阴径。
宿夜的雨已经停了,空气中带着些许烦闷,早晨的云彩轻轻环绕着清新的天空。
细细的柳条在风中轻柔地摇曳,鲜艳的红莲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美丽。
我静静地躺着,心中似乎有些思念,难道在荒凉的地方就没有乐趣吗?
一位幽静的人恰好路过我身边,我们一起走到墙边的阴凉小径上。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政论诗见长。王安石提倡“诗歌应为时政服务”的观点,积极参与社会改革,推动新法。
创作背景:
《示宝觉》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抒发。诗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虑与宁静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示宝觉》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生哲思的诗。王安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宿雨后的清晨景象,诗的开头“宿雨转歊烦,朝云拥清迥”便让人感受到那种从雨后转晴的轻松与清新。诗人在此刻不仅观察自然的变化,同时也在细细品味内心的感受。
接下来的“萧萧碧柳软,脉脉红蕖靓”则通过对柳树和红莲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柔美。这里的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柳软情柔,红蕖娇艳,似乎在传达一种温柔的情怀。
“默卧如有怀,荒乘岂无兴”,这句则是诗人的自省与反思。面对荒凉的环境,诗人思考着人生的乐趣,暗示着即便在荒凉之处,心中依然能找到乐趣和思考的空间。最后一句“幽人适过我,共取墙阴径”,则是诗人对友谊的向往与珍视,表达了在幽静的环境中与友人共享时光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感受,表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幽静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宿雨转歊烦:
朝云拥清迥:
萧萧碧柳软:
脉脉红蕖靓:
默卧如有怀:
荒乘岂无兴:
幽人适过我:
共取墙阴径: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反思,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在自然中寻找乐趣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宿雨转歊烦”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诗中的“脉脉红蕖靓”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人最终与谁一起走向墙阴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示宝觉》和李白的《静夜思》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表达。王安石更偏重于细腻的描写与哲思,而李白则在抒情上更为直白,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