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2:38
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十六》:
打贼贼恐怖,看客客喜欢。
亦有客是贼,切莫受伊谩。
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
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
这首诗表达了对贼的恐惧和看客的好奇。虽然有些客人可能是贼,大家要小心他们的谎言。贫穷的孩子们乐在其中,不用为生计而烦恼。既然没有贼可打,何必再去看客人呢?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而是通过“打贼”和“看客”这两个意象,反映了社会中人们对犯罪和旁观现象的思考。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作品涵盖诗、文、词、赋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注重现实主义,关心社会民生。
本诗创作于王安石对社会现象深思熟虑之际,反映了他对社会治安和人际关系的关注,尤其是在动荡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
王安石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打贼贼恐怖”的开头直接引入了主题,揭示了人们对盗贼的恐惧心理,而“看客客喜欢”则反映了旁观者的心态,似乎对暴力和冲突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好奇。诗中提到“亦有客是贼”,警示人们在看客和贼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暗示了社会中潜藏的危险。
“乐哉贫儿家,无事役心肝”,这句则转向了对贫穷儿童的同情,他们在社会动荡中似乎更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既无贼可打,岂有客须看”更是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思考:既然没有贼可打,那么看客又有何意义?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人们在复杂社会中的心理状态,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反映了对社会治安的担忧,揭示了旁观者的无所作为与社会的不安,表达了王安石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诗中提到“打贼”的含义是:
A. 打击盗贼
B. 打击敌人
C. 打猎
D. 打麻将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了社会的冷漠?
A. 贼
B. 客
C. 贫儿
D. 看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望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都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但王安石更注重现实与社会问题,而李白则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豪情。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关注社会治安的困扰,而李白的《将进酒》则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