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定风波(二·花山李卫公园亭)》

时间: 2025-04-30 13:23:07

诗句

南徐好,城里小花山。

淡薄融香松滴露,萧疏笼翠竹生烟。

风月共闲闲。

金晕暗,灯火小红莲。

太尉昔年行乐地,都人今日散花天。

桃李但无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3:07

原文展示:

定风波(二·花山李卫公园亭)
作者: 仲殊 〔宋代〕

南徐好,城里小花山。
淡薄融香松滴露,萧疏笼翠竹生烟。
风月共闲闲。
金晕暗,灯火小红莲。
太尉昔年行乐地,都人今日散花天。
桃李但无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徐地区的小花山,晨雾弥漫,松树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疏落的竹林中生出烟雾。风和月显得悠闲自得。金色的光晕渐渐消退,灯下的小红莲映出微弱的光。太尉曾在这里享乐,如今人们却在花天酒地中消散。桃花和李花却默默无言。

注释:

  • 南徐:指的是南徐州地区,风景优美。
  • 小花山:小型的山丘,花多而美。
  • 淡薄:形容气氛清淡、微弱。
  • 融香:香气弥漫,轻柔而不浓烈。
  • 滴露:松树上的露水滴落。
  • 萧疏:稀疏,形容竹林空旷。
  • 笼翠竹生烟:竹子笼罩在烟雾之中。
  • 金晕:阳光映照下的金色光晕。
  • 灯火小红莲:形容灯光下的小红莲,点滴闪烁。
  • 太尉:古代官职,代表权势和地位。
  • 散花天:形容人们在花间游玩、赏花的场景。
  • 桃李但无言:桃花和李花静默不语,象征着淡淡的遗憾。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仲殊是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他的诗风清丽自然,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仲殊游览花山时,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定风波(二·花山李卫公园亭)》展现了仲殊对南徐小花山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南徐好,城里小花山”引入,简洁明了,立刻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接着,通过“淡薄融香松滴露,萧疏笼翠竹生烟”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幽雅,展现了自然之美。

在对比中,诗人提到太尉昔年的欢愉与当下人们的散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最后“桃李但无言”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时光的无奈。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事沧桑的感慨,反映了仲殊的文人情怀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南徐好,城里小花山”:开篇直接点明地点和美景,引人入胜。
    • “淡薄融香松滴露”:描绘清晨的松林,露水清新,气息氤氲。
    • “萧疏笼翠竹生烟”:竹林幽静,生出淡淡烟雾,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风月共闲闲”:风月的闲适,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
    • “金晕暗,灯火小红莲”: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时间的推移和景色的变幻。
    • “太尉昔年行乐地”:提及历史名人,增加诗的厚重感。
    • “都人今日散花天”:反映当下的欢乐与喧嚣。
    • “桃李但无言”:以桃李花的无声回应,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晕暗”,用光影变化表现时间流逝。
    • 拟人:如“桃李但无言”,赋予花木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过去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小花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松、竹:代表坚韧与清雅,体现自然的纯净。
  • 灯火、小红莲:象征着人间的繁华与温暖,然而又带来一丝孤寂。
  • 桃李:象征着青春与美好时光的流逝,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徐”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2. 诗中“太尉昔年行乐地”是指?
      • A. 古代官员的生活
      • B. 现代的娱乐场所
      • C. 诗人的家乡
      • D. 自然风光
    3. “桃李但无言”的含义是?
      • A. 桃李花盛开
      • B. 桃李花凋零
      • C. 对过往的回忆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苏轼的《赤壁赋》
  • 诗词对比

    • 仲殊的《定风波》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仲殊更倾向于细腻的观察和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怀与奔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文学名篇导读》
  • 《仲殊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定风波(二·花山李卫公园亭)》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

相关查询

园中杂咏 感兴 晨起偶得五字戏题稿後 睡起二首 其一 雨夜 江上梅花 幽居示客二首 其一 闲趣 山中夜归戏作短歌 暴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宸居 鬯字旁的字 包含岩的成语 马字旁的字 丁父艰 良莠不齐 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只开头的成语 闳宇崇楼 风讯 觥筹交错 氏字旁的字 翻脸不认人 人生在勤 胸有成略 趁办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