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欧阳晔破案》

时间: 2025-05-02 18:32:56

诗句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

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

晔曰:“杀人者汝也!

”囚佯为不知所以。

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

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

”囚无以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2:56

原文展示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白话文翻译

欧阳晔治理鄂州时,有民众因为争夺船只而相互殴打致死,案件久久不能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中,让囚犯坐在庭院中,去掉他们的枷锁并给他们食物,吃完后,全部安慰后送回监狱。唯独留下一个人在庭院中,留下的人脸色大变,四处张望。欧阳晔说:“杀人的人就是你!”囚犯假装不知道为什么。欧阳晔说:“我观察到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拿筷子,而你却用左手。现在死者的伤在右肋,不是你还能是谁?”囚犯无言以对。

注释

  • 欧阳晔:明代官员,以断案公正著称。
  • 鄂州:古代地名,今湖北省鄂州市。
  • 狱久不决:案件长时间无法判决。
  • 桎梏:古代的刑具,即脚镣手铐。
  • 食讫:吃完食物。
  • 悉劳:全部安慰。
  • 惶顾:惊慌地四处张望。
  • 持箸:拿筷子。
  • 右肋:右边的肋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戏曲、诗词等多个领域,尤以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最为著名。冯梦龙的文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教育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述了欧阳晔在治理鄂州时,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推理,成功破获一桩因争舟而引发的命案。诗中展现了欧阳晔的智慧和公正,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官员的断案能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欧阳晔破案的过程。诗中,欧阳晔通过对囚犯行为的细致观察,发现了关键的线索——囚犯用左手持箸,而死者伤在右肋,从而推断出真正的凶手。这种通过细节推理破案的手法,不仅展示了欧阳晔的智慧,也体现了作者对法律和正义的尊重。

诗中的“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一句,通过囚犯的反应,增强了悬疑和紧张的氛围。而“晔曰杀人者汝也!”则直接点明了真相,使读者豁然开朗。整首诗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充分展现了冯梦龙在叙事和描写上的高超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 描述了欧阳晔治理鄂州时遇到的一起因争舟而导致的命案,案件长时间无法判决。
  2. 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

    •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中,让囚犯坐在庭院中,去掉他们的枷锁并给他们食物,吃完后,全部安慰后送回监狱。
  3. 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

    • 唯独留下一个人在庭院中,留下的人脸色大变,四处张望。
  4. 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

    • 欧阳晔指出杀人的人就是留下的囚犯,囚犯假装不知道为什么。
  5. 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 欧阳晔解释他观察到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拿筷子,而囚犯用左手,死者的伤在右肋,因此推断出囚犯是凶手,囚犯无言以对。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囚犯用左手持箸和其他人用右手持箸,突出了囚犯的异常行为。
  • 悬念:通过留下一人于庭,制造悬念,增加故事的紧张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正义和智慧。通过欧阳晔的细致观察和推理,展现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智慧能够破解难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桎梏:象征囚犯的束缚和限制。
  • 右手持箸:象征正常的行为习惯。
  • 左肋:象征异常和关键线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欧阳晔是如何发现凶手的?

    • A. 通过囚犯的口供
    • B. 通过囚犯的异常行为
    • C. 通过其他囚犯的指认
    • D. 通过死者的遗言
  2. 诗中提到的“桎梏”是指什么?

    • A. 食物
    • B. 刑具
    • C. 文书
    • D. 衣物
  3. 欧阳晔在诗中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 A. 严厉
    • B. 仁慈
    • C. 懒惰
    • D. 无知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喻世明言》中的其他故事,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也展现了明代官员的智慧和正义。

诗词对比

  • 与《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断案》相比,两者都展现了官员通过智慧和细致观察破案的故事,但《欧阳晔破案》更侧重于通过行为细节推理。

参考资料

  • 冯梦龙《喻世明言》
  • 冯梦龙《警世通言》
  • 冯梦龙《醒世恒言》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冯梦龙的文学风格和明代社会背景。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新滩三首 抵简池呈元质进孺二首 用宇文龙图韵赠龙华印老 出郊 送李德明解绵竹尉 王正卿何道夫和嘉字韵诗至数十道夫赠予数篇 游秦园分韵得东字 送李阆州二首 其一 送孙远仲知录解官归洪雅 人日同诸公自马豀登道宿无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上时 包含调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燕燕于归 里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一推两搡 藕丝难杀 云雨高唐 徐步 鸦开头的成语 偃武觌文 文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云飞烟灭 粉妆玉砌 蒙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