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1:44
原文展示:
何如尔。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故用韵以反骚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边头。依旧防秋。问诸将君恩酬未酬。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陈人杰对杜甫的评价和自身感慨的抒发。他认为杜甫虽然一生困顿,但很少有自怨自艾的言论,更多的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忧虑,这表明杜甫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忧愁。如果一个人连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琐事都无法忘怀,那他就是不懂得命运的人。因此,诗人用韵文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我自无忧,何必皱眉,无论是今人的忧愁还是古人的忧愁。他感叹楚蜀之地长期受寒,南北江河分隔,历史上的错误归咎。洛阳的铜驼,昭陵的石马,这些物品本身不会忧愁,是人们替它们忧愁。关于兴衰更替的事情,面对西风,手持宝剑,泪水双流。边境上,依然需要防御秋天的侵袭。他询问将领们是否已经报答了君恩。对于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谈论皇王帝霸,功名已经属于韩岳张刘等人。不被允许请缨出征,但仍能撰写檄文,谁愿意回家种瓜。江中的蜃楼,认识了许多事情,吐气成楼。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人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时政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陈人杰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后,结合自身对时局的感受和对历史的思考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杜甫的评价,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我自无忧,何用攒眉”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超然态度,而“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则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的意象如“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等,都富有历史感和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诗中通过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反映了对时局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子美”是指哪位诗人? A. 杜牧 B. 杜甫 C. 杜审言 答案:B. 杜甫
诗中“叹风寒楚蜀”指的是什么? A. 楚蜀之地长期受寒 B. 楚蜀之地长期受热 C. 楚蜀之地长期受战争 答案:A. 楚蜀之地长期受寒
诗中“洛下铜驼”象征什么? A. 古都的繁荣 B. 古都的衰败 C. 古都的和平 答案:B. 古都的衰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