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沁园春》

时间: 2025-05-02 15:11:44

诗句

何如尔。

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

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

故用韵以反骚

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

边头。

依旧防秋。

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1:44

原文展示:

何如尔。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故用韵以反骚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边头。依旧防秋。问诸将君恩酬未酬。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陈人杰对杜甫的评价和自身感慨的抒发。他认为杜甫虽然一生困顿,但很少有自怨自艾的言论,更多的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忧虑,这表明杜甫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忧愁。如果一个人连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琐事都无法忘怀,那他就是不懂得命运的人。因此,诗人用韵文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我自无忧,何必皱眉,无论是今人的忧愁还是古人的忧愁。他感叹楚蜀之地长期受寒,南北江河分隔,历史上的错误归咎。洛阳的铜驼,昭陵的石马,这些物品本身不会忧愁,是人们替它们忧愁。关于兴衰更替的事情,面对西风,手持宝剑,泪水双流。边境上,依然需要防御秋天的侵袭。他询问将领们是否已经报答了君恩。对于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谈论皇王帝霸,功名已经属于韩岳张刘等人。不被允许请缨出征,但仍能撰写檄文,谁愿意回家种瓜。江中的蜃楼,认识了许多事情,吐气成楼。

注释:

  • 杜子美: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困踬不偶:指杜甫一生遭遇不幸,命运多舛。
  • 叹老羞卑:感叹年老和地位低下。
  • 爱君忧国: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
  • 不知命者:不懂得命运的人。
  • 反骚:反用骚体诗的韵律。
  • 攒眉:皱眉。
  • 楚蜀:指楚地和蜀地,泛指南方。
  • 江分南北:指长江将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
  • 洛下铜驼:洛阳的铜驼,象征古都的衰败。
  • 昭陵石马:昭陵的石马,象征古代帝王的陵墓。
  • 防秋:指防御秋天的侵袭,特指边境的防御。
  • 请缨:请求出征。
  • 草檄:撰写檄文,指写作军事文书。
  • 种瓜归故邱:指归隐田园。
  • 江中蜃:江中的蜃楼,指虚幻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人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时政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陈人杰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后,结合自身对时局的感受和对历史的思考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杜甫的评价,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我自无忧,何用攒眉”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超然态度,而“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则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的意象如“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等,都富有历史感和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如尔。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 —— 诗人评价杜甫,认为他虽然一生困顿,但很少自怨自艾,更多的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忧虑,这表明杜甫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忧愁。
  2. “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 —— 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连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琐事都无法忘怀,那他就是不懂得命运的人。
  3. “故用韵以反骚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 —— 诗人用韵文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我自无忧,何必皱眉,无论是今人的忧愁还是古人的忧愁。
  4.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 诗人感叹楚蜀之地长期受寒,南北江河分隔,历史上的错误归咎。
  5.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 诗人通过洛阳的铜驼和昭陵的石马,表达物品本身不会忧愁,是人们替它们忧愁。
  6.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 —— 诗人面对西风,手持宝剑,泪水双流,表达对兴衰更替的感慨。
  7. “边头。依旧防秋。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 诗人询问将领们是否已经报答了君恩,边境上依然需要防御秋天的侵袭。
  8.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 诗人对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表示失望,认为功名已经属于韩岳张刘等人。
  9.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 诗人表达自己不被允许请缨出征,但仍能撰写檄文,谁愿意回家种瓜。
  10.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 诗人通过江中的蜃楼,表达认识了许多事情,吐气成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等,通过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 拟人:如“物不自愁人替愁”,将物品拟人化,表达人们的忧愁。
  • 对仗:如“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诗中通过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反映了对时局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洛下铜驼”:象征古都的衰败,反映历史的变迁。
  • “昭陵石马”:象征古代帝王的陵墓,反映历史的厚重。
  • “江中蜃”:象征虚幻的景象,反映对现实的认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子美”是指哪位诗人? A. 杜牧 B. 杜甫 C. 杜审言 答案:B. 杜甫

  2. 诗中“叹风寒楚蜀”指的是什么? A. 楚蜀之地长期受寒 B. 楚蜀之地长期受热 C. 楚蜀之地长期受战争 答案:A. 楚蜀之地长期受寒

  3. 诗中“洛下铜驼”象征什么? A. 古都的繁荣 B. 古都的衰败 C. 古都的和平 答案:B. 古都的衰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 陈人杰的其他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对时局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陈人杰的这首诗: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是对现实的直接描写,而陈人杰的诗则更多是通过对杜甫的评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了解宋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 《杜甫诗选》:深入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作品。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巫峡 赓歌 芙蓉 祝牛宫辞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新竹 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三首 袭美初植松桂偶题 和袭美钓侣二章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上声 寒夜文宴得惊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阎浮 渔阳鞞鼓 取夏衣 豪士 黍字旁的字 人烟阜盛 包含盔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包含啾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绿篱 蒲扇价增 挺争 椿龄无尽 虎字头的字 拔群出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