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6:07
宿赞公房
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手持拐杖来到了这里,正值秋风萧瑟的时节。院子里因雨而荒凉,菊花在深处独自盛开,池塘里的莲花因霜而倒下了一半。被放逐的我是否能违背自己的本性呢?在这虚空的世界中又怎能远离禅的境界?与友人相聚,我在夜间宿于此,映照在陇山上的明月似乎更加圆满。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涵盖政治、军事、民生等多个方面,被誉为“诗圣”。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因此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对国家与人民深切的关怀。
《宿赞公房》写于杜甫流亡生涯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思考。赞公是他的朋友,杜甫在流亡途中受到朋友的接待,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生活的感悟。
《宿赞公房》是一首情怀丰富的诗作,反映了杜甫在秋季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杖锡何来此”直入主题,表现了诗人行旅中的孤独与无奈,杖锡象征着他作为流亡者的身份。接着“秋风已飒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两句,充分体现了秋冬交替的景象,菊花在雨中独自盛开,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而莲花因霜而倒,则透露出凋零的无奈。此时,诗人不禁思考“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展现了他对生活本质的探讨,虽身处困境,但内心仍追求一种宁静的禅意。
最后两句“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寓意着与友人相聚的温暖,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与希望。整体而言,诗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感、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杖锡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流亡者的身份
C. 自然的美
诗中提到的“秋风已飒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萧瑟与孤独
C. 期待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精神追求的思考
C. 对友谊的珍惜
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 阴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严霜欺倒了半池莲影。 遭到放逐又岂能违背心性?身居荒野也未能放弃禅宗。 今夜与您相逢共宿,陇上的明月也向我们现出圆圆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