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7:13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作者: 杨万里
随意行穿翠筱林,暗香撩我独开心。
遥看小朵不胜好,走近寒梢无处寻。
未吐谁知肤底雪,半开犹护蕊头金。
老来嬾去浑无绪,奈此南枝索苦吟。
在翠绿的竹林中漫步,幽香悄然袭来让我独自欢喜。
远远看那小梅花朵娇艳无比,走近却在寒冷的枝头难以寻觅。
尚未吐蕊,谁能知道那雪白的花瓣藏在底下?
半开放的花朵仍然护着花心的金蕊。
年纪渐长,懒散无聊,心中无绪,唯有这南枝让我苦苦吟唱。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擅长写景抒怀,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观察描绘自然景观。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晚年,可能是在他闲适的生活中,偶然在怀古堂前欣赏梅花,触发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杨万里的《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幽香与美丽,呈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首联“随意行穿翠筱林,暗香撩我独开心”,通过“随意行”和“暗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暗示诗人在竹林中漫步的闲适与恬淡。接下来的“遥看小朵不胜好,走近寒梢无处寻”,则通过远观与近赏的对比,表现出梅花的娇美与难以捉摸,增加了诗的层次感。第三联“未吐谁知肤底雪,半开犹护蕊头金”,通过细致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梅花的脆弱与珍贵,诗人将其比作“肤底雪”,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梅花的清丽与内涵。最后一联“老来嬾去浑无绪,奈此南枝索苦吟”,则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无奈,尤其是“老来”二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年老时光的无奈,情感复杂而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暗香”指的是什么?
A) 遥远的声音
B) 隐隐的香气
C) 明亮的光芒
答案: B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A) 不屑一顾
B) 充满热爱
C) 仅仅是观察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肤底雪”象征着什么?
A) 梅花的娇嫩
B) 冬天的寒冷
C) 雪的纯洁
答案: A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万里的《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