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9:28
咏南越
边邑深隍嵌叠峰,
土民食粟扣时舂。
云山溪水常相合,
烟树藤萝每自封。
岭外瘴温鸣蟋蟀,
海滨郁热显掞鳙。
常思不律皆由此,
数月朱颜别旧容。
这首诗描绘了南越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环境。诗人写道,边远地区的深沟和重叠的山峰,土著居民在适当的时节里捣打谷物;云雾缭绕的山间,溪水与大自然常常相融;浓烟弥漫中的树木和藤萝自成一派。岭外气候湿热,蟋蟀在鸣叫,而海边则是闷热的环境,显得特别沉闷。诗人时常思念那些无所拘束的日子,几个月的时间里,自己却与往日的容颜渐渐疏远。
作者介绍: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位从平民起步并最终成为皇帝的例子之一。朱元璋一生致力于统一国家和改革政务,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政策。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初,朱元璋在统一南方后,对南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所描绘的南越,既是对南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反映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南方气候的感慨。
朱元璋的《咏南越》以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南越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的开头用“边邑深隍嵌叠峰”描绘了南越的山川地貌,给人以深邃的印象,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接着提到“土民食粟扣时舂”,不仅展示了南方农民的辛勤劳作,也让人感受到农耕文化的深厚。诗中“云山溪水常相合,烟树藤萝每自封”描绘了南越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后面的“岭外瘴温鸣蟋蟀,海滨郁热显掞鳙”,通过对气候的描绘,表达了南越的湿热与闷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两句“常思不律皆由此,数月朱颜别旧容”,则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变化的思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体现了朱元璋对南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南越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同时引发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土民食粟扣时舂”是指什么?
“常思不律皆由此”中的“不律”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朱元璋的《咏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