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9:28
宝光废塔
作者: 朱元璋
宝塔摩青苍,招提岁久荒。
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
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
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
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
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
停骖伤古意,云合草头黄。
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的宝塔,青苍的塔身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秋天的高空中有雄鹰栖息,夜深时分,月光投射得格外长。星星静静摇曳,飞舞的霞光透过房梁。守塔的僧人早已离去,只有萤火虫在黑夜中闪烁,像小灯笼一样。鬼魂在夜里哀哭,思念着禅宗的教义,遗留下的经书在风中飘扬。只有归来的燕子在呢喃,似乎在传递着一些信息。马车停下,伤感古老的情怀,云彩汇聚,草地上已是黄色。听说当年这里曾是盛况,钟声和鱼儿的鸣叫回荡在空中。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1398)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字国瑞,号日升,原是农民出身,后起义反元,建立明朝。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风格多样,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朱元璋统治时期,可能是作者在某次游历时对一座废弃宝塔的感慨。诗中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思考,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宝光废塔》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朱元璋通过对一座荒废宝塔的描写,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中“宝塔摩青苍”引入了古老的建筑物,它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文化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辉煌的塔楼如今却显得荒凉,令人感到无比惋惜。
“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以及时间的流逝。雄鹰在秋空中栖息,月影在夜晚显得格外深远,象征着自由与孤独。接下来的“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描绘了静谧的夜空与流动的云霞,意象丰富,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感觉。
而后几句则转向对现实的感慨,“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守塔的僧人早已离去,只有微弱的萤火虫在黑暗中闪烁,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理,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废塔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关于历史、文化与生命的画卷,让人深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守僧”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农民
C. 商人
D. 学者
“宝塔摩青苍”中的“青苍”指的是什么?
A. 绿树
B. 蔚蓝的天空
C. 山峦
D. 大海
诗中“独有来巢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归属感
B. 失落感
C. 愉悦感
D. 哀伤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