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3:59
横秋风吹笛
西风落木绽黄花,
牛背村童笛正佳。
曾识倚楼人听处,
每闻吹月鹤升遐。
苍江一色浑秋意,
红叶初光衬晚华。
冷露下天星斗润,
烟波声到是谁家。
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黄色的花朵绽放,
牛背上的村童正在吹奏动人的笛音。
我曾在高楼上听到过那个人的笛声,
每次听到,都仿佛能看见月下的仙鹤飞升。
苍茫的江水映衬着浓厚的秋意,
红叶的初光衬托着晚霞的美丽。
清冷的露水打湿了星斗,
从烟波中传来的笛声,究竟是哪个人家?
朱元璋(1328年-1399年),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经过艰苦奋斗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一生热爱文学,尤其擅长诗词,作品反映出了他对民生的关怀与对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中期,正值朱元璋的统治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珍视与思考,展现了他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横秋风吹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与乡村生活的宁静。开头的“西风落木绽黄花”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秋天的气氛,西风在此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牛背村童”的形象,简洁而温馨,带有一种田园诗的情怀,强调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自然。
“曾识倚楼人听处”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暗示着诗人对某种理想生活的向往。在此,笛声不再仅仅是音律,而是连接了人们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象,“苍江一色浑秋意,红叶初光衬晚华”中,苍江与红叶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与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在清冷的气氛中,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感受,最后一句“烟波声到是谁家”则引发读者的思考,留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遐想。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又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人深思与共鸣。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牛背村童”在做什么?
A. 喝水
B. 吹笛
C. 睡觉
答案:B
填空题:诗中用“西风落木绽黄花”描绘了____的秋天景象。
判断题: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是积极欢快的。
答案:错误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朱元璋的《横秋风吹笛》更多地描绘了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