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4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41:00
原文展示:
留题金山寺 张栻 〔宋代〕
长江岷山来,灌注天下半。 东行近海门,勇往更瀰漫。 苍峦忽中流,屹立助杰观。 孤根入层渊,秀色连两岸。 我来最奇绝,霜月与璀璨。 褰衣到绝顶,恍若上河汉。 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 乾坤无余藏,今古有长算。 更深寂群动,树杪独鸣鹳。 回头唤山僧,为记此公案。
白话文翻译:
长江从岷山发源,流经半个中国。 向东流至近海的地方,水势更加浩大。 苍翠的山峦突然出现在江流中央,屹立着增添壮观的景色。 孤立的山根深入深渊,秀丽的景色连接两岸。 我来到这里,景色最为奇绝,月光如霜,星光璀璨。 提起衣襟登上最高峰,仿佛登上了银河。 悠然间引发深远的思考,俯仰之间发出三次叹息。 天地间没有多余的藏物,古今都有长远的规划。 夜深人静,万物静止,只有树梢上的鹳鸟独自鸣叫。 回头呼唤山中的僧人,让他记住这一刻的情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游览金山寺时所作,金山寺位于长江边,诗人通过描绘长江的壮阔和金山寺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深沉思考。诗中,“长江岷山来,灌注天下半”一句,展现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和流经地域的广阔。“苍峦忽中流,屹立助杰观”则描绘了金山寺所在山峦的雄伟,与长江的浩荡相映成趣。诗人在“我来最奇绝,霜月与璀璨”中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惊叹,而“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沉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长江和金山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壮阔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发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张栻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岷山”位于哪个省? A. 四川省 B. 湖北省 C. 湖南省 D. 江西省
诗中的“海门”指的是什么地方? A. 长江口 B. 黄河口 C. 珠江口 D. 淮河口
诗中的“霜月”指的是什么? A. 霜降的月亮 B. 月光如霜 C. 霜和月亮 D. 霜月的节日
诗中的“公案”指的是什么? A. 法律案件 B. 重要的事件或情景 C. 公家的案件 D. 公文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