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时间: 2025-04-30 08:40:54

诗句

湘江岁晚水清浅,橘州霜后犹青葱。

归舟着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疎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40:54

原文展示: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张栻 〔宋代〕 湘江岁晚水清浅,橘州霜后犹青葱。 归舟着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疎钟。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二十二日,我渡过湘江,登上道乡台,夜晚归来时写下了这五首绝句。湘江在年末时水位清浅,橘州经过霜打后依然青翠。归来的船只搁浅在沙滩上,未能顺利前行,我便静静地观赏渔火,聆听远处稀疏的钟声。

注释:

  •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流经长沙。
  • 橘州:长沙的一个地名,因盛产橘子而得名。
  • 霜后:指经过霜冻之后。
  • 青葱:形容植物翠绿。
  • 归舟:归来的船只。
  • 着沙:搁浅在沙滩上。
  • 未渠进:未能顺利前行。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疎钟:远处稀疏的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腊月二十二日渡湘江、登道乡台后,夜晚归家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湘江岁末的清浅水流、橘州霜后的青翠景色,以及归舟搁浅、观赏渔火、聆听钟声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岁末湘江的静谧画面。首句“湘江岁晚水清浅”,通过“岁晚”和“水清浅”两个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宁静。次句“橘州霜后犹青葱”,用“霜后”和“青葱”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和生机。后两句“归舟着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疎钟”,则通过“归舟”、“渔火”和“疎钟”三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江岁晚水清浅”:湘江在年末时水位清浅,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宁静。
  2. “橘州霜后犹青葱”:橘州经过霜打后依然青翠,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和生机。
  3. “归舟着沙未渠进”:归来的船只搁浅在沙滩上,未能顺利前行,表达了旅途中的小挫折。
  4. “且看渔火听疎钟”:静静地观赏渔火,聆听远处稀疏的钟声,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霜后”与“青葱”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坚韧和生机。
  • 意象:通过“湘江”、“橘州”、“渔火”和“疎钟”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湘江岁末的清浅水流、橘州霜后的青翠景色,以及归舟搁浅、观赏渔火、聆听钟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湘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宁静。
  • 橘州: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和生机。
  • 渔火:象征着宁静的生活和温暖的希望。
  • 疎钟:象征着远方的宁静和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橘州”位于哪个城市? A. 长沙 B. 武汉 C. 南京 D. 杭州

  2. 诗中的“疎钟”指的是什么? A. 远处的钟声 B. 近处的钟声 C. 寺庙的钟声 D. 教堂的钟声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生活 B. 宁静生活 C. 冒险生活 D. 忙碌生活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宁静和自然之美,而朱熹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刘阮庙 句 其二 送学士汪大猷归鄞 致爽轩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 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秋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去芜存精 闷嘴葫芦 鬥字旁的字 外开头的成语 利口巧辞 槵子 酉字旁的字 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否则 愤世疾俗 又字旁的字 生气勃勃 弃道任术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责有所归 四点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