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洊亭》

时间: 2025-05-01 14:55:43

诗句

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

众山若怨思,惨澹长眉青。

迸水泣幽咽,复如语丁宁。

岂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

歇鞍松柏间,坐起俯轩棂。

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5:43

原文展示:

洊亭

王安石

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
众山若怨思,惨澹长眉青。
迸水泣幽咽,复如语丁宁。
岂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
歇鞍松柏间,坐起俯轩棂。
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


白话文翻译:

早晨我从东边的山郭出发,沿着西边的路经过洊亭。
群山仿佛在怨愁,灰暗而忧伤,长长的山影显得愈加青翠。
奔流的水声如同泣诉,似乎在低语叮咛。
难道我会长久忘记这些景象,而希望我短暂停留?
我在松柏间歇下马,坐起身来俯望窗棂。
秋日尚未暮色沉沉,然而雨却淅沥淅沥不断。


注释:

字词注释:

  1. 洊亭:洊(jiān)指小溪流,亭子。
  2. 怨思:怨恨与思念,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3. 惨澹:形容水面或天气的阴沉。
  4. 丁宁:低声细语,表示水声如同在细语。
  5. :马鞍。
  6. 轩棂:窗棂,指窗户。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政治上推行新法,试图进行社会改革,文学上提倡诗歌的艺术性与现实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高潮期。诗中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流露出的情感以及对世事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洊亭》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沉思考。从诗的开头,诗人以“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引入,表现他在自然中游历的悠然自得。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众山若怨思,惨澹长眉青”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忧郁而深沉的氛围,展现了山水之间的情感共鸣。

随后,诗中“迸水泣幽咽,复如语丁宁”一句,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流水比作泣诉的声音,使得自然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是否会把这些美好的景象长久遗忘,因而渴望短暂的停留,表达了对自然的留恋与对生活的沉思。

最后,诗人以“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收尾,虽未到黄昏,却已感受到秋雨的阴郁,仿佛是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这种对比使得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早上从东边的山郭出发,沿着西边的路经过洊亭,描绘了诗人游历的过程。
  2. 众山若怨思,惨澹长眉青:群山似乎在怨恨与思念,形象化表达了山的阴沉与愁苦。
  3. 迸水泣幽咽,复如语丁宁:流水声如同低语,赋予了水以情感,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4. 岂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难道我会长久忘记这些景象,内心渴望短暂的停留。
  5. 歇鞍松柏间,坐起俯轩棂:在松柏间歇下马,坐起身来俯视窗外,表现出诗人对周围自然的关注。
  6. 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秋天的日子尚未过完,却已是细雨蒙蒙,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迸水泣幽咽”将水拟人化,增强诗歌的情感表现力。
  • 对仗:如“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游历中体验到的愁绪,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坚韧和静谧,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2. :流动的水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情感的细腻。
  3. 松柏:象征常青与坚韧,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守。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山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松柏则代表着长寿与坚韧。诗中通过这些意象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众山若怨思”中的“怨思”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怀念
    D. 忍耐

  2. “迸水泣幽咽”中的“泣”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3.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着什么? A. 短暂
    B. 坚韧
    C. 变幻
    D. 轻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山中杂诗》 - 王维
  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洊亭》和王维的《山中杂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安石更多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王安石的诗更具世俗哲学的思考,而王维的诗则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幽静与淡泊。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诗人的世界观和情感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王安石《洊亭》的全方位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答陈立夫送酒 次韵答陈立夫送酒 次李参政送行韵答黄舜杨 次李参政吏隐堂韵为昌化守陈仲平题 次雷州和朱彧秀才韵时欲渡海 辞朝 传示银杏兼简林谦之 青玉案(乙酉重九葛守坐上作) 如梦令 中秋前一夕携家步至北湖藉缛草久之和东坡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瞪愕 诛远 齲字旁的字 互通有无 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鱼打花 头没杯案 倒八字的字 辛字旁的字 耽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山包海容 皮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田父献曝 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唯命是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