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歌元丰五首》

时间: 2025-05-07 06:52:03

诗句

放歌扶杖出前林,遥和丰年击壤音。

曾侍土阶知帝力,曲中时有誉尧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03

原文展示:

放歌扶杖出前林,遥和丰年击壤音。曾侍土阶知帝力,曲中时有誉尧心。

白话文翻译:

我放声高歌,拄着拐杖走出前面的树林,远远地听到丰收的年景中,田间农夫击打地面所发出的欢快声音。曾经侍奉在土阶之上,知道帝王的力量,歌声中不时流露出赞美尧帝的心意。

注释:

  • 放歌:放声唱歌。
  • 扶杖:拄着拐杖,指年老或身体不便。
  • 前林:前面的树林。
  • 遥和:远处的和声。
  • 丰年:丰收的年景。
  • 击壤音:农民在田地里用器具击打土地所发出的声音。
  • 土阶:指古代帝王的台阶。
  • 帝力:帝王的权力和威德。
  • 誉尧心:赞美尧帝的心意,其中尧是古代贤明的帝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微,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和改革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散文和文论见长,倡导“诗为用”的思想,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创作背景:

《歌元丰五首》是王安石在元丰年间创作的一组诗歌,反映了当时丰收的景象和对社会安定、民生富足的向往。诗中表现出诗人对国家、人民的关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内心的喜悦与对丰年生活的向往,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诗的开头“放歌扶杖出前林”描绘了一个老年人虽年迈,但依然精神焕发,走出树林,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接下来的“遥和丰年击壤音”则通过自然的音响,将读者带入一个丰收的景象之中,展现了人们在丰年中劳动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曾侍土阶知帝力”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权力的反思,王安石曾在朝中任职,深知帝王的责任与权力。最后一句“曲中时有誉尧心”点明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尧代表着明君,诗中流露出对贤明君主的向往,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政治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放歌扶杖出前林:描绘了老者高歌的场景,表现出乐观的态度。
  2. 遥和丰年击壤音:通过击壤音,体现丰年丰收的喜悦。
  3. 曾侍土阶知帝力:表达了对帝王权力的理解与思考。
  4. 曲中时有誉尧心:表明了对古代贤明统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各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尧心”隐喻理想的治国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丰年和谐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对理想政治的思考。诗人希望通过歌声传达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歌声:象征着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拐杖:象征着老年的智慧与经验。
  • 丰年:代表着富饶、安定的社会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击壤音”是指什么? A. 乐器的声音
    B. 农民在田地里击打土地的声音
    C. 风吹树叶的声音
    D. 河流的流水声

  2. “誉尧心”中的“尧”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尧帝
    D. 李白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歌元丰五首》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壮志;而杜甫的《春望》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心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安石与宋代政治文化》
  • 《宋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洛阳城 南游有感 远水 客中月 友人亭松 感情 长信宫二首 其二 长信宫二首 其一 高楼 长信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落荒而逃 临危蹈难 腑结尾的成语 天畔 包含寞的词语有哪些 连珠营 瓜字旁的字 颓垣废井 涣若冰释 足字旁的字 秋荼密网 雪海冰山 毛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不食人间烟火 丨字旁的字 包含惘的词语有哪些 青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