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41
《庆宫春 水仙花》
作者: 李慎溶
新晕移盆。浓香坠儿,相逢正在梅边。曾否凌波,何人为拟飞仙。湘江夜水如云冷,甚惊鸿来往翩翩。算殷勤解诉清愁,只有幽弦。从教风露欺难到,料宫黄纤小,无奈冰天。一笑搴芳,人间又换华年。南园花信犹迟滞,占春光偏在春先。定归期,梨梦初醒,柳色初妍。
这首诗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氛。新生的花朵在花盆中摇曳,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正好与梅花相遇。曾经是否在水面上轻盈地行走,谁又是那位想要飞升的仙子?湘江的夜水冷如云,宛如惊鸿般来回翩翩。算是细心的情思诉说着我的忧愁,唯有幽静的琴声相伴。虽说风露难以欺骗,但在宫中纤细的黄花前,却无奈身处冰冷的冬天。一笑之间,芬芳的花朵再次让人间换了华年。南园的花信仍然迟缓,春光仿佛偏在春初。定会有归期,梨花的梦初醒,柳树的颜色也初显妍丽。
李慎溶(约1660-约1730),字乃宗,号月庐,清代诗人。李慎溶一生于清初,较少留存的个人信息使得他的生平较为神秘。他的诗风清新、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描写花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庆宫春 水仙花》创作于清代,正值花卉盛开的春季。李慎溶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
《庆宫春 水仙花》是一首典雅的春日诗作,诗人在其中通过描绘水仙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生命的感悟。全诗以水仙花作为核心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清幽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新晕移盆”点出水仙花的娇嫩与新生,浓香的飘散仿佛在诉说着春的到来。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湘江的夜水来映衬内心的清愁,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水仙花与梅花的相遇,象征着春天的交替与美丽的相逢。而“算殷勤解诉清愁,只有幽弦”,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相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融,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展现了李慎溶诗歌中的抒情特质。最后的“定归期,梨梦初醒,柳色初妍”不仅是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更是在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水仙花的描写,传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愁苦,表现出人们在自然变化中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水仙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纯洁与美好
C. 哀愁
“湘江夜水如云冷”中“如云冷”用来形容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夜水的清冷
C. 花香的浓郁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期待与希望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