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黄金台》

时间: 2025-07-26 20:00:18

诗句

峨峨燕中台,悠悠易上水。

怀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

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

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00:18

原文展示

峨峨燕中台,悠悠易上水。
怀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
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
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燕中台上,水流缓缓而过,容易上去。
我怀念燕昭王,他曾招揽天下的士人。
士人看重的是深厚的相知,哪里在乎黄金的多少?
筑台放置黄金,这本是君王的心意。

注释

  • 峨峨:形容高耸的样子。
  • 燕中台:指燕国的台榭,燕昭王时期的一个重要场所。
  •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而悠闲。
  • 怀哉:怀念啊。
  • :指有志之士,士人。
  • 相知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谊深厚。
  • 筑台置黄金:建造台子并放置黄金,象征君王的权力和心意。

典故解析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因其招贤纳士而闻名。诗中提到的"招彼天下士"指的是他广纳士人的政策,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传说燕昭王为了能得到更多的贤士,甚至不惜花费重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昌时,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风多以清新见长,擅长描写人物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黄金台》写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理想与名利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怀念,反映出对当时社会士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金台》以高耸的燕中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燕昭王的怀念以及对士人情谊的思考。开篇的“峨峨燕中台,悠悠易上水”描绘了一个高大而宁静的场景,引人入胜。接着,诗人转向对燕昭王的追忆,表现出对贤士聚集的向往。诗中“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一句,深刻地反映出士人之间的情谊并非以金钱来衡量,揭示了士人追求理想和志向的高尚品德。

最后一句“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君王的用心良苦,虽然黄金象征着权力与财富,但真正吸引士人的是君王的诚意与对人才的尊重。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社会对士人价值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中对人才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述燕中台的雄伟与水流的悠然,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二句:引出燕昭王,强调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及其政策。
  • 第三句:阐述士人之间情谊的重要性,强调内在价值。
  • 第四句:点明君王的真实用心,尽管黄金在外,但内心的渴求才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形成了工整的对比。
  • 比喻:将黄金与士人的价值进行对比,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士人的尊重与重视,批判了以金钱衡量价值的观点,传递出一种理想化的士人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中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黄金:代表财富与物质,但在诗中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
  • 士人:象征着理想、才华与深厚的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金台》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昌时
    • C. 杜甫
  2. 诗中“士贵相知深”强调了什么?

    • A. 金钱的重要性
    • B. 士人之间的情谊
    • C. 君王的权力
  3. 燕昭王因为什么而闻名?

    • A. 他的大军
    • B. 他招贤纳士
    • C. 他丰富的黄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陈昌时的《黄金台》和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均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黄金台》更注重士人与君王之间的情感联系,而《将进酒》则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及时行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甫李白诗歌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为荫阶老前辈题绿天草庵瀹茗图1893 青山湿遍 五月二十四日,宣武门西广西义园视亡儿小羊墓。是日为亡姬桐娟生日。 双调望江南 水调歌头 其五 听歌有感 水调歌头 其四 听歌有感 水调歌头 其三 听歌有感 水调歌头 其二 听歌有感 苏武慢·寒夜闻角 定风波·未问兰因已 赋宜远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摧胸破肝 迷迷糊糊 包含猊的词语有哪些 狐兔之悲 有案可稽 繁称博引 弄鬼弄神 泰开头的成语 穷不失义 革字旁的字 正经八摆 颜子巷 支结尾的成语 癶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痴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