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落叶和查夏重 其五》

时间: 2025-04-24 16:48:05

诗句

江潭莫凄怆,摇落莫悲咽。

菀枯循环耳,宁较荄与茁。

而我况无恋,森梢喜挺列。

庭前两好树,几见更蘖蘖。

荣悴均造化,萌芽发霜雪。

人心感槩多,妄自生区别。

树若知人意,粲然笑应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48:05

原文展示

落叶和查夏重 其五
作者: 陈吁 〔清代〕

江潭莫凄怆,摇落莫悲咽。
菀枯循环耳,宁较荄与茁。
而我况无恋,森梢喜挺列。
庭前两好树,几见更蘖蘖。
荣悴均造化,萌芽发霜雪。
人心感槩多,妄自生区别。
树若知人意,粲然笑应咥。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潭水不必显得凄凉,树叶的摇落也不必悲伤地呜咽。
树木的枯荣是自然的循环,何必去比较那些微小的生长与茁壮。
而我与此无任何恋情,树梢挺立时反而心中欢喜。
庭前的两棵好树,常常看到它们新生的枝芽。
荣华与衰败都是自然的安排,嫩芽在霜雪中冒出。
人心感慨万千,常常错误地生出区别。
如果树木能够理解人心,它们会开怀大笑。

注释

字词注释

  • 凄怆:悲伤、凄凉的样子。
  • 摇落:随风飘落。
  • 菀枯:指树林枯萎。
  • 荄与茁:指植物的生长与茁壮。
  • 蘖蘖:指新芽或新生的枝条。
  • :感慨、感伤。
  • 粲然:形容光彩照人,明亮的样子。
  • :微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使用典故,但其表达的自然哲理和人心感慨可以与古代诗人的思考相联系,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吁,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变革的时代。他的作品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心的变化,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人心复杂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开篇的“江潭莫凄怆,摇落莫悲咽”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不必为失去而悲伤的境界,树叶的落下是自然的规律,而非悲剧。接下来的“菀枯循环耳,宁较荄与茁”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循环,诗人认为生命的枯萎与茁壮都是自然之道,体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诗人在表达对自然的理解时,借助“而我况无恋,森梢喜挺列”一句,展现了自己与树木的情感共鸣。树木的挺立象征着一种无畏的生活态度,诗人虽然没有恋情,却在自然中找到了欢喜与寄托。“庭前两好树,几见更蘖蘖”则描绘了新生的希望,鲜嫩的枝芽让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力量。

诗的后半部分“荣悴均造化,萌芽发霜雪”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公正,人人都在这轮回中感受着变化。“人心感槩多,妄自生区别”则揭示了人心的复杂与多变,常常因得失而生出不必要的分别。最后一句“树若知人意,粲然笑应咥”则以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自然的智慧,若树木能懂人心,它们便会用笑容回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借树木的生长与凋零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传达出一种对生命轮回的哲理思考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潭莫凄怆:江边的水潭不必表现得凄凉。
  2. 摇落莫悲咽:树叶的摇落也不需要悲伤的哭泣。
  3. 菀枯循环耳:树林的枯萎与新生是自然的循环。
  4. 宁较荄与茁:与其去比较微小的生长与茁壮。
  5. 而我况无恋:我与此无任何恋情。
  6. 森梢喜挺列:树梢挺立时我心中欢喜。
  7. 庭前两好树:庭前的两棵好树。
  8. 几见更蘖蘖:常常看到它们新生的枝芽。
  9. 荣悴均造化:荣华与衰败都是自然的安排。
  10. 萌芽发霜雪:嫩芽在霜雪中冒出。
  11. 人心感槩多:人心感慨万千。
  12. 妄自生区别:常常错误地生出区别。
  13. 树若知人意:如果树木能够理解人心。
  14. 粲然笑应咥:它们会开怀大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的枯荣比作生命的轮回。
  • 拟人:树若知人意,赋予树木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荣悴均造化,萌芽发霜雪”,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观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接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对人心复杂情感的思考,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潭: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变化。
  • 树木:代表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法则。
  • 叶落:象征着失去与衰败。
  • 新芽: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自然与人心的对照,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潭莫凄怆”意指:
    A. 江潭很凄凉
    B. 江潭不必显得凄凉
    C. 江潭的水很好

  2. 诗人对“荣悴均造化”的看法是:
    A. 生命只需荣华
    B. 生命的枯衰是自然的安排
    C. 生命与人心无关

  3. 如果树木能理解人心,它们将:
    A. 感到悲伤
    B. 开怀大笑
    C. 不理会人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同样通过自然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 李白《月下独酌》:借景抒情,表现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对比陈吁的作品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通过自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陈吁更多地关注生命的循环与人心的复杂,而陶渊明则侧重于对世俗的逃避与归隐的理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书石壁禅居屋壁 感怀寄卢给事二首 和毛学士舍人早春 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十七 避寇上唐台山 听晓角 孤云 赠轩辕先生 送庐山衲僧 寄信州张使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头童齿豁 以死济之 鹿字旁的字 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龛难 对遇 男婚女嫁 草字头的字 河里孩儿岸上娘 龙阳之兴 竖心旁的字 认敌为友 一字旁的字 静默 火字旁的字 颖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