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 其六》

时间: 2025-04-30 23:38:56

诗句

如皋忆,曾记卧湘中。

万点水花笼夜碧,半岩火树落春红。

飏起妓衣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8:56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六》
如皋忆,曾记卧湘中。
万点水花笼夜碧,
半岩火树落春红。
飏起妓衣风。

白话文翻译:

在如皋的回忆中,我曾在湘江边静卧。
夜晚的碧水上万点水花闪烁,
半山岩石上火树红花纷纷落下。
微风吹起了妓女的衣裳。

注释:

  • 如皋:地名,位于江苏省南部。
  • 卧湘中:意指在湘江边静卧。
  • 万点水花:形容水面上闪烁的点点水花,表现夜晚的美丽景象。
  • 半岩火树:火树比喻盛开的红花,半岩即半山的岩石。
  • 妓衣:指妓女的衣裳,暗示风吹起她们的衣裳,营造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湘”字与湘江相关,湘江自古以来便与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常用来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人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年-约1700年),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擅长描写风景和抒发情感,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时,展现了他对美好景致的怀念,以及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六》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如皋及湘江的美丽景色,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昔的眷恋。开篇“如皋忆,曾记卧湘中”,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如皋的深切怀念。夜晚的水面上,万点水花如星星般闪烁,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仿佛是夜的精灵在轻声舞动。接着“半岩火树落春红”,火树代表着盛开的春花,描绘出生命的勃发与美丽,然而“落春红”却又隐含着春去花落的感伤,呼应着诗人内心的惆怅。最后一句“飏起妓衣风”,通过妓女的衣裳被风吹起,增添了一丝轻盈之感,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词作用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皋忆,曾记卧湘中。:作者回忆在如皋的日子,曾经在湘江边静卧,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
  2. 万点水花笼夜碧,:描绘夜晚水面的无数水花,呈现出夜的宁静与美丽。
  3. 半岩火树落春红。:火树象征着盛开的春花,但“落”字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
  4. 飏起妓衣风。:妓女的衣裳被风吹起,象征着轻快和流动,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花比作星星,表现出夜的宁静。
  • 拟人:水面上的水花如同精灵在舞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如皋和湘江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流动与记忆。
  • 水花: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 火树:象征着春天的繁华与生命的绚烂。
  • 妓衣:象征着美好与轻盈,也隐喻着生活的多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如皋”是哪个省的地名?

    • A. 江苏
    • B. 浙江
    • C. 广东
    • D. 湖北
  2. “万点水花笼夜碧”中“万点水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太阳
    • B. 明星
    • C. 活力
    • D. 宁静
  3. “飏起妓衣风”中的“妓衣”指的是?

    • A. 男子的衣裳
    • B. 妓女的衣裳
    • C. 诗人的衣裳
    • D. 知识分子的衣裳

答案:

  1. A. 江苏
  2. D. 宁静
  3. B. 妓女的衣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同样描写了夜晚的美景,但更加强调豪放与激情;而陈维崧的《望江南》则更显细腻与柔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 《古诗词大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以上是关于《望江南 其六》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查询

偈四首 其二 偈四首 其一 寄王人土 台引侄过海幢示赠 同澹书记观张登子所藏曹将军画马卷 酬务光族侄折梅见寄 怀伯兄复堂 题山家壁 赠县令 赠李营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邈掠 心旷神飞 鹤困鸡群 截替 火树星桥 陟涉 影质 豸字旁的字 无待蓍龟 辛字旁的字 属仰 斤字旁的字 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贯甲提兵 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