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3:01
我见苏州昆山佛殿中,
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
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
蟠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
头觑寒泉万丈碧。
我在苏州昆山的佛殿中看到,
金色的城柱上雕刻着两条龙。
老和尚传说这些是僧繇的手笔,
他常常与龙在海中争斗。
又听说在蜀国的玉局观中有孙位的遗迹,
那龙蜷曲着身子,长达八十尺。
游人争相观赏却不敢靠近,
仰头望去,寒泉水深达万丈碧蓝。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字维岳,号澄江,因其诗风清新隽永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人借助描写龙的形象,表达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艺术的热爱与崇拜。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苏州昆山佛殿和蜀国玉局观的名胜,尤其是那两条龙的形象,既有历史传说的厚重感,又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感悟。开头的两句引入了昆山的佛殿,金色的城柱上雕刻的龙,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传说中的僧繇,展示了他对传统艺术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溯。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蜀国的孙位作品,显现出龙的伟大和气势,游人虽心生向往,却因其威严而不敢靠近,这一情景描绘出一种既敬畏又向往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象,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游人的反应与龙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出龙的神秘与威严。诗中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龙的描写,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艺术的追求,表现出人们对伟大作品的崇敬与向往。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僧繇”以什么著称?
“游人争看不敢近”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