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40
怀武夷红石子二首
作者:贯休 〔唐代〕
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
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
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鳌。
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竹鞘畬刀缺,松枝猎箭牢。
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
我时常思念那红石子,独自居住在山中椒树旁。
窗外传来猩猩的叫声,炉中散发着娇嫩的香气。
乳香从各个山洞滴落,土地秀丽,众多山峰朝向我。
曾经见到一个奇人谈论,烟霞的美景让我心生怨恨,太过遥远。
那些弋猎者终究会向什么倾慕呢?我在青色的鳌背高吟。
烧灼的火焰侵入了姜芋的地窖,僧人穿着水云袍。
竹鞘的刀缺了一角,松枝上的猎箭却牢牢固定。
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见,清谈共品蟠桃的美味呢?
贯休,字希声,号澄江,唐代诗人。他以禅宗思想为背景,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贯休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怀武夷红石子二首》创作于唐代,正值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武夷山以其奇特的山水景观著称,贯休通过对红石子的思念,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切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开篇便以“常思红石子”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通过窗外的声音和炉中的香气,生动地表现了他身处的大自然环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气息。
在“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两句中,诗人用乳香的滴落和秀丽的山峰描绘了自然的美好。随后,提到的“奇人”和“烟霞”则引发了诗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与弋者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价值。“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则展现了简单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最后的“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红石子”象征什么?
“窗外猩猩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蟠桃”象征着什么?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