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7:16
《寒月送玄士入天台》
之子逍遥尘世薄,
格淡于云语如鹤。
相见唯谈海上山,
碧侧青斜冷相沓。
芒鞋竹杖寒冻时,
玉霄忽去非有期。
僮担赤笼密雪里,
世人无人留得之。
想入红霞路深邃,
孤峰纵啸仙飙起。
星精聚观泣海鬼,
月涌薄烟花点水。
送君丁宁有深旨,
好寻佛窟游银地。
雪眉衲僧皆正气,
伊昔贞白先生同此意。
若得神圣之药,
即莫忘远相寄。
这位朋友在尘世中显得格外洒脱,
如同云间的鹤一般清淡。
我们相见时只谈论海上的山,
碧绿的山坡上冷冷的云雾相叠。
在这寒冷的季节,
我穿着草鞋,手持竹杖,
突然你便离去,无法确定何时再见。
仆人和我在厚厚的雪地里搬运着红色的笼子,
而世间无人能留住你。
我想进入那红霞深邃的道路,
孤峰上纵声啸叫,直冲仙气。
星辰聚集如观星的精灵,
月光照耀下薄烟轻轻点缀水面。
送你之时,深情地告诫你,
好好去寻找佛窟,游历那银色的世界。
雪白的眉毛,僧人皆有正气,
昔日贞白先生也有此意。
如果能够得到神圣的药,
就请不要忘记远道寄来。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912年),字子华,唐代诗人,知名于其禅宗诗歌,善于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作品多反映道教和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诗以寒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一位修士的送别情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开篇用“逍遥”二字点明了修士的洒脱与不拘泥于尘世的心态,接着通过描绘青山与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似乎在暗示修士的归宿是那遥远的理想境界。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芒鞋竹杖”这一意象,展现了修士的游方生活,强调了他与世俗的隔绝。最后几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修士未来的美好祝愿,期望他在灵性之旅中找到真理与安宁。整首诗不仅是送别,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生动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祝福与期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以及对灵性世界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之子”指代的是谁?
“芒鞋竹杖”形容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