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2:31
脩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美丽的女子在柔软的桑树旁,微微皱眉,似乎在思念远方的爱人。她的容颜在春风中显得格外动人。夜晚的细雨伴随着她的情思,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而她等待的时间似乎漫长得像百年,直到秋霜降临。她又回首往昔,重温那曾经相拥的情景,记起穿着漂亮衣裙在青翠草地上漫步的日子。最后,诗人询问那野花和流水的所在,仿佛想要寻找那份清新的香气。
作者介绍:许浑(约 842 年-约 912 年),字子容,号怀江,唐代诗人,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游历山水之间,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思索。诗中描绘的景象,表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途经敷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开篇以“脩蛾颦翠”描绘出女子的美丽与愁苦,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渲染,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一阵春风拂面,夹杂着淡淡的愁绪。接下来的意象“五夜有情随暮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用夜雨来象征思念的深沉与绵长,表现出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诗中“百年无节待秋霜”则反映了对时间的感慨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最后的“何处野花何处水”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透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追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爱情的思考,也有对自然美的赞美,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融情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人性中的柔情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脩蛾”指代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种气候
答案:B
诗中“何处野花何处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爱情
B. 自然的美好
C. 友情
答案:B
诗中“百年无节”意味着:
A. 时间短暂
B. 时间漫长且没有规律
C. 忙碌的生活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