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1:33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在遥远的夜晚,清脆的瑟声在空中回荡,西风吹拂着翠绿的藤萝。残留的萤火虫散落在露珠中,早来的大雁轻轻掠过金色的河面。高大的树木在清晨依旧显得茂密,远处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明亮。淮南一片落叶飘落,我感受到洞庭湖的波澜。
“洞庭波”提及的洞庭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象征着广阔与深邃。诗中提到的“早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残萤”则给人一种凋零与萧索的感觉,反映出秋季的变化和生命的流逝。
作者介绍:许浑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初秋时节,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与思考,折射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早秋三首·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瑟声”、“萤火虫”、“金河”等,既描绘了秋夜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遥夜泛清瑟”,便设定了一个幽静的环境,给读者带来了宁静的感受。西风的吹拂,既有自然的声音,也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残萤”和“早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秋天渐行渐远的哀愁和生命的短暂。特别是“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的结尾,让人感受到秋叶的凋零与湖水的波动,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伤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秋天的清冷与希望的交织。
诗词测试:
诗中“遥夜泛清瑟”中的“瑟”指的是什么?
“早雁拂金河”中的“早雁”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洞庭波”指的是哪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