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9:04
太乙灵方炼紫荷,紫荷飞尽发皤皤。
猿啼巫峡晓云薄,雁宿洞庭秋月多。
导引岂如桃叶舞,步虚宁比竹枝歌。
华阳旧隐莫归去,水没芝田生绿莎。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返回茅山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心境。首先提到炼丹的太乙神仙,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紫荷飞尽则暗指那些理想的破灭。接着描绘了猿猴在巫峡啼叫,清晨的云朵轻薄,雁儿在洞庭湖栖息,映衬出秋夜的宁静。而后则表达了对修炼和人世间的思考,认为导引(修炼)不如桃叶舞那样轻松愉快,步虚(道教中的飞升)更比不过竹枝歌的欢快。最后以华阳隐士的身影,劝诫自己不要再回去,水淹的芝田长出了绿莎,象征着对往日生活的告别与新的开始。
作者介绍:许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穆,号东皋,江州人。以清新明丽的山水诗著称,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许浑自巴蜀返回茅山途中,正值秋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开头两句提到炼丹的紫荷,象征着追求长生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紫荷的凋零暗示着理想的破灭。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猿啼与雁宿,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秋的萧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在情感表达上,作者通过对导引与桃叶舞的对比,反映了对修炼生活的思考,认为修炼的艰辛与世俗生活的轻松之间存在着反差。最后几句中的华阳隐士与水淹芝田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隐士的生活选择与现实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生活方式的告别。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则深邃而富有哲理,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太乙”指的是:
A. 一位神仙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乐器
答案:A
诗中“猿啼巫峡”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C
诗中“导引岂如桃叶舞”意在表达:
A. 修炼的艰辛
B. 舞蹈的好处
C. 理想的实现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