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3:0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3:08:28
《依韵和杨州许待制竹拄杖》
作者:梅尧臣
楚竹翦霜丛,何惭汉使筇。
鸠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
挺特生难变,支离分已穷。
轻肥思比鹤,短发任如蓬。
倚以为高趣,持之见素风。
步郊聊实下,行乐偶从东。
屡刺莓苔破,深穿苑圃通。
辩繁时画地,默意或书空。
古血有湘迹,旧林无阮踪。
将渠谁觉老,要此岂关慵。
莫骇倾巢鸟,须虞蠹穴虫。
谁能求道术,跨作上天龙。
这首诗描写了一根竹杖,表现了诗人对竹杖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竹子在霜中摇曳,竹杖的形态与汉代的使筇(竹杖)相比毫不怯场。鸠鸟形状的刻印与马鞭的功能各有不同,竹杖的使用也有其独特的价值。竹杖的特性难以改变,经历了许多的风雨,已经显得支离破碎。诗人将竹杖比作鹤,认为它轻盈而坚韧,虽然竹杖的头发(竹叶)短却任其蓬松。倚靠竹杖,感受高远的情趣,随手持之,见到自然的风光。在郊外漫步,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偶尔向东行去。屡次刺破莓苔,深入园圃。描绘繁华的时节,静默中或许会有书法之趣。古老的气息依稀可见,旧林中再无阮籍的踪影。谁能在此时感到衰老,这一切与懒惰无关。不要对巢中的鸟感到惊讶,须防虫害的侵袭。谁能寻求道理,驾驭上天的龙。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时任官职,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梅尧臣晚年,竹杖作为诗人生活的一部分,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他在面对岁月流逝时的感慨和思考。
梅尧臣的《依韵和杨州许待制竹拄杖》是一首以竹杖为中心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描绘竹杖的特性,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理解。诗中“楚竹翦霜丛,何惭汉使筇”一句,开篇便以竹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引入,展现出一种美好的气质。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鸠形与马箠的不同,隐喻人生中各自的价值与功能,强调每种存在都有其意义。尤其是“轻肥思比鹤,短发任如蓬”,表现了诗人对竹的轻盈与坚韧的欣赏,暗示自己在岁月的流逝中也要保持这种轻松与自在。
整首诗不仅是对竹杖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的表达。诗人在自然中寻找乐趣,通过竹杖展现出一种高远的情趣,最终归结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竹杖作为生活的伴侣,承载了诗人对于岁月、自然和人生的反思,体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在岁月流逝中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竹杖不仅是生活的工具,更是心灵的寄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楚竹翦霜丛”意指什么?
A. 竹子在霜中依然生长
B. 竹子在冬天枯萎
C. 竹子在阳光下生长
答案:A
诗人将竹杖比作什么动物?
A. 马
B. 鸠
C. 鹤
答案:C
“屡刺莓苔破”强调了什么?
A. 竹杖的坚韧
B.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C. 生活的苦难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