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诗绝句十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6 02:12:51

诗句

蛙行动萍叶,误观作游鱼。

稍稍引两股,已变科斗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2:51

原文展示

蛙行动萍叶,误观作游鱼。
稍稍引两股,已变科斗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蛙在浮萍上活动,误以为自己是在游动的鱼。稍微一动,就引起了两股水流,竟像是在进行书法斗争。

注释

  • :青蛙,水生动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行动:这里指的是蛙在水面上的活动。
  • 萍叶:水浮萍的叶子,生长在水面上,常作为水面植物。
  • 误观:误以为,错误的看法。
  • 游鱼:游动的鱼,象征着自由与灵动。
  • 稍稍:一点点,表示轻微的动作或变化。
  • 引两股:引起两股水流,暗示动作的影响力。
  • 科斗书:书法的争斗,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变化如同书法的笔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村,晚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特别是对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他的创作受到了李白、杜甫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生命动态的思考。在当时,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诗人们普遍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梅尧臣也是其中之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杂诗绝句十七首 其一》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中的一幕。诗中描绘的蛙在浮萍上的活动,表面上看似寻常,其实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蛙的“误观”不仅是对外界的误解,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它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跳跃,却因为水流的影响而产生了错觉,似乎在与游鱼竞争,实际上却只是在演绎一场与自然的对话。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的意境宁静而富有哲理,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蛙与浮萍、游鱼之间的关系,隐喻着人类在自然和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人们常常在生活中误解自我,迷失方向。梅尧臣借助简单的意象,传达了复杂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蛙行动萍叶:蛙在浮萍上活动,生动地描绘了蛙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2. 误观作游鱼:蛙误以为自己是在与游动的鱼竞争,表现了对现实的误解。
  3. 稍稍引两股:蛙的轻微动作引起了水流的变化,象征着小动作能带来大影响。
  4. 已变科斗书:水流如同书法的笔画,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灵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书法,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 拟人:蛙的动作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维,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它提醒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对自然的敏感,领悟生命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 萍叶: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游鱼:象征自由与灵动的生命状态。
  • 水流: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流动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蛙行动萍叶”表现了什么?

    • A. 蛙在游泳
    • B. 蛙在水面活动
    • C. 蛙与鱼比赛
    • D. 蛙在捕虫
  2. 填空题:诗中“误观作游鱼”意指__

  3.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对/错)

答案

  1. B
  2. 蛙误以为自己是在游动的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战乱中的忧伤。
  • 李白《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梅尧臣的诗更注重自然的细致观察,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个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历史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延伸阅读,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风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塞翁吟 塞翁吟·残棋 塞翁吟 塞翁吟 书所见 塞翁吟 和情真 塞翁吟 和清真韵 塞翁吟 塞翁吟 塞翁吟 塞翁吟 苇湾泛秋,晚莲向尽,以美成涩体写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诸司 一心同体 高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抚抑 异宝奇珍 敲山震虎 纬武经文 乛字旁的字 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车字旁的字 切中要害 大败亏轮 蜡节 非刑拷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