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45
水调歌头·平生看明月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平生看明月,西北有高楼。
如今羁旅,常叹茅屋暗悲秋。
闻说吴淞江上,有个垂虹亭好,
结友漾轻舟。
记得蓬莱路,端是旧曾游。
趁黄鹄,湖影乱,海光浮。
绝尘胜处,合是不数白萍洲。
何物陶朱张翰,劝汝橙薤鲈脍,
交错献还酬。
寄语梅仙道,来岁肯同不。
我一生都在仰望明月,西北方有座高楼。
如今我在外漂泊,常常感叹茅草屋的幽暗,悲伤的秋天。
听说吴淞江上有一个垂虹亭,风景极好,
可以与朋友划船游玩。
记得那条通往蓬莱的路,正是我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趁着黄鹤飞过,湖面波光粼粼,海光隐现。
那些胜境,真是数不胜数的白萍洲。
何必陶渊明和张翰来劝我品尝橙子、薤白和鲈鱼,
互相交错着献上和回报。
我寄语梅仙道,明年你愿意一起游玩吗?
作者介绍:朱敦儒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词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宋代社会变迁频繁,诗人常常感受到孤独与漂泊的情绪。
朱敦儒的《水调歌头·平生看明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作。开篇以“平生看明月”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明月的仰望和向往,月亮在诗中象征着永恒和美好,正是诗人心中不变的情感寄托。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高楼和茅屋的对比,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在对吴淞江和垂虹亭的描述中,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营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体现了他对友谊与生活的向往。
诗中“趁黄鹄,湖影乱,海光浮”一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诗人的心境。诗的最后,寄语梅仙道,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给人以希望与温暖。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带领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在漂泊生涯中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孤独 C. 友谊
“趁黄鹄,湖影乱,海光浮”中,黄鹄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船 C. 一种花
诗人希望与梅仙道一起做什么?
A. 游泳 B. 旅行 C. 吃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