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08:53
宿两转歊烦,朝云拥清迥。
萧萧碧柳软,脉脉红蕖靓。
默卧如有怀,荒乘岂无兴。
幽人适过我,共取墙阴径。
夜里两次被鹤鸣惊扰,清晨的云彩环绕着空旷的天空。
轻柔的碧柳在风中摇曳,红色的荷花显得格外鲜艳。
我静静地躺着,心中似乎有些思念,难道在荒凉的环境中就没有一点兴致吗?
正好有位隐士路过我这里,我们一起走到墙边的阴凉小路上。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张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以增强国家实力,曾推行“新法”。在文学上,王安石以诗、词、文、赋都有所成就,尤其以诗最为著名。
《示宝觉》是王安石在一次隐居生活中写的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表达了他在宁静环境中思考生活的心境,体现了他对当下社会纷扰的超然态度。
《示宝觉》是一首描写宁静自然与内心思索的诗。诗的开篇以“宿两转歊烦”开头,展现了一个清晨,夜里被鹤鸣声惊扰的情景,给人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这种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反映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力。
接下来的“朝云拥清迥”,描绘了清晨的云彩和空旷的天空,营造出一种清新、开阔的氛围。再看“萧萧碧柳软,脉脉红蕖靓”,碧柳与红蕖的描写,体现了春夏的生机勃勃,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柔和。
“默卧如有怀”一句,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内心的思念,仿佛在思考过去的种种情感与经历。而“荒乘岂无兴”则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即使在荒凉之地,也应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最后一句“幽人适过我,共取墙阴径”,更是体现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宁静时光的愿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淡淡的哲思与宁静的美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内心情感的思索,以及对生活乐趣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哲思。
诗中提到的“萧萧”是指什么?
“朝云拥清迥”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的追求。然而,王安石的《示宝觉》更加强调内心的思考与情感,而王维则更加注重景色的描绘与意境的营造。